Zara 案最新進展,5名未成年被告保釋
大家好,我是李偉康。今天要和大家跟進那宗震動全馬十三歲女學生Zara的案件。這個案子從七月中發生到現在,一直牽動輿論,今天我會把整個案情的發展再梳理出來,讓大家清楚知道發生了什麼,以及最新的發展。 先回顧一下案件吧。2025年的七月十七日,Zara在沙巴吧巴縣的一所宗教寄宿學校,被發現倒臥在宿舍樓下,重傷昏迷。隔天,她搶救不治身亡。當時警方的動作非常快,迅速結案,認為沒有刑事成分,讓家屬進行安葬。但是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因為網路上流傳各種懷疑,包括她在校園遭受霸凌的說法,甚至有人質疑背後涉及有權勢家庭,這些聲音很快在社會上發酵。很多人覺得警方太快下結論,讓人懷疑真相是否被掩蓋。 隨著輿論越來越大,總檢察署出面指示警方重開調查,同時下令將Zara的遺體挖出,再做一次驗屍。這一步其實非常少見,也顯示案件已經不只是單純的意外爭議,而是進入法律和制度重新審視的層面。 到了八月中,總檢察署正式宣布,將起訴五名涉案者,他們全部都未滿十八歲。案件將在亞庇少年法庭審理,罪名是涉及霸凌行為。這也意味著,Zara的死,司法單位已經確認和校園霸凌有直接關聯。法庭已經在8月20日首度提堂,五名被告獲准以每人五千令吉保釋外出,案件訂在今年九月二十五日過堂。這代表司法程序正式展開,社會也會在接下來的法庭進展中,持續關注真相能否被揭示。 這裡要補充一點:總檢察署聲明裡說,決定提控,並不會妨礙警方持續的深入調查。換句話說,霸凌相關的罪責可以先走法律程序,而其他疑點,包括外界關注的性騷擾元素,還在調查中。根據內政部長賽夫丁的說法,Zara在學校裡確實曾經遭受霸凌,甚至可能涉及性騷擾,這是一個更敏感的方向,當局承諾會一併追查。 這個案件之所以引起全國關注,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它帶動了一股反霸凌的群眾運動。過去幾個星期,不只是沙巴,甚至在吉隆坡、吉蘭丹都有人走上街頭。吉隆坡有五百人集會要求正義,這對馬來西亞來說很少見,因為圍繞校園議題能引發全國性的抗議,本身就是一個訊號。這些群眾除了為Zara喊冤,也追溯到其他類似案件。比如2013年吉蘭丹的Wan Ahmad Faris,在宿舍廁所被發現吊死,當年被定性為自殺,但後來的死因研訊又指有他殺疑點,可是最後案件在2020年被關閉。如今,因為Zara的事件,這些舊案又被拉出來討論。 政府方面,教育部長法茜娜表態最強硬。她到霹靂州一所學校時明言,會把「反霸凌」納入全國學校的績效指標,甚至說如果一間學校能徹底杜絕霸凌,政府會給予特別獎勵。這個表態一方面是要安撫社會輿論,另一方面也是制度上第一次正式把「校園反霸凌」和學校的考核制度連接起來。她還特別提到,任何新案件都必須依照程序公平調查,比如柔佛一名十歲癌症男童被霸凌的案例,教育部要求警方一視同仁。 在法律上,值得注意的是,馬來西亞的反霸凌法在七月十一日才正式生效,這比Zara去世早了幾天而已。根據新法,如果霸凌行為導致受害人死亡,施暴者最高可以判十年監禁。換句話說,這是第一宗在新法框架下,真正進入法庭的校園霸凌致死案件。也因為這樣,Zara的名字,可能會成為未來這部法律最重要的案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