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社為何抗拒PAS ? 不偷不搶不怕回教黨?
大家好,我是李偉康。今天要談的話題,是非穆斯林選民和伊斯蘭黨之間的矛盾。這個課題其實不只是政黨政治,而是觸及到我們這個國家的制度設計、族群關係,以及多元社會要怎麼共存。 在正式進入主題之前,我想先做一個簡單的公民科普。大家常常聽到“世俗國家”和“神權國家”這兩個概念。世俗國家指的是政府的法律和制度,不以任何一個宗教為唯一的基礎,國家是中立的,宗教是私人信仰。而神權國家則相反,法律和制度直接依照宗教經典或教義來設計,宗教領袖可能比政治領袖更有權力。馬來西亞憲法雖然承認伊斯蘭是聯邦宗教,但也同時保障宗教自由,這就是一個“伊斯蘭地位突出,但整體上仍以世俗憲政為基礎”的制度。理解這一點,才能明白為什麼伊黨的路線會讓非穆斯林感到擔憂。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華社,乃至廣泛的非穆斯林群體,對伊黨有這麼強烈的排斥感? 第一個原因,是宗教意識形態的衝突。伊黨的核心目標,一直以來就是要推行伊斯蘭刑事法,也就是所謂的Hudud。雖然伊黨多次強調這些法令只會針對穆斯林,但很多非穆斯林並不放心。因為法律的精神不只是針對誰執行,而是會改變整個社會氛圍。比如在吉蘭丹或登嘉樓,伊黨執政多年後,娛樂活動受限,酒類銷售管制更嚴,公共場所男女要分隔排隊。這些措施雖然表面上不是直接針對非穆斯林,但實際生活在那裡的少數族群,也會覺得空間被壓縮。久而久之,自然對伊黨的路線產生排斥。 第二,是歷史經驗造成的信任赤字。還記得1999年替陣的時候,行動黨和伊黨短暫合作,最後因為“伊斯蘭國”的爭議分道揚鑣。到2008年,你還記得“月亮代表我的心” 那句大選口號嗎?當年民聯重新組合,伊黨喊出“PAS for All”,甚至成立非穆支持者俱樂部,一度讓人覺得伊黨在變得開明。當時,行動黨在華社的宣傳語就是那句著名的“不偷不搶,不怕回教黨”。很多人聽了覺得有道理,就算伊黨要推伊刑法,反正自己沒犯法,也不怕嘛。但結果呢?到了2014年,伊黨還是堅持要推動伊刑法,甚至在國會提呈私人法案,讓民聯因此瓦解。這段經歷,讓不少華人覺得被背叛,信任又一次的被摧毀,就很難重建了。 第三,是伊黨的政策立場和治理爭議。除了宏觀的伊斯蘭法,還有很多具體的生活層面。像是啤酒節、演唱會,伊黨多次表態反對;吉打州直接禁售彩票,對華社衝擊特別大;甚至有領袖主張要限制娛樂活動,反對西方文化。對很多華人來說,這些就是在干涉生活方式。而且從治理能力來看,伊黨長期執政的州屬,經濟落後,基建問題嚴重,吉蘭丹的制水問題就困擾了幾十年。這些狀況加深了非穆斯林的印象:伊黨更關心宗教,而不是經濟建設。 第四,是族群關係和政治話語。哈迪阿旺多次發表針對非穆斯林的言論,指責大部分貪腐案件和非穆有關,甚至批評華人“忘恩負義”。這些話在華社聽來,無疑是被當成二等公民。當政治領袖公開這樣講,信任就更加不可能建立起來。這也是為什麼在2022年的全國大選,幾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華人票全部投給希盟,對伊黨和國盟幾乎“零支持”。比如在伊黨主政的吉蘭丹、登嘉樓、吉打等州,華裔選民對伊黨的「零支持」更是顯著-估計吉打州華人對國盟支持率僅0%,登嘉樓1%,吉蘭丹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