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康

李偉康

陸兆福私下送禮給習主席惹爭議

#### 大家好,我是李偉康,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剛結束了馬來西亞的國事訪問,在最後一天離開馬來西亞的時候呢, 交通部長陸兆福就在送了一份禮物給他,誒,你說這不是很平常嗎?人家來做客我們送東西給人家,但是送禮無論是在官場和商場上絕對是一門藝術和高深的學問,所以這次的送禮動作從外交和我的角度來看卻是大有問題和不妥,請大家繼續看下去,這集絕對乾貨滿滿,絕對不是吳聰那 e e e eh 首先是立場問題,習主席是應國家元首的邀請作國事訪問,是國家的賓客,為何只有行動黨可以私下送禮物給他?國家元首呢?公正黨呢?巫統呢,甚至是馬華和東馬的政黨呢?這樣的做法是顯得對其他盟黨的不尊敬。我打個比喻,你家裡宴請貴賓來做客,半途忽然有個不識趣的親戚送禮物給他,你心裡的感覺是怎樣?再來送禮講究的是對等,在這次的國事訪問中只有元首或首相才夠資格送禮,今天你能突襲成功全是因為你是侍從部長的身份,是納稅人出錢讓你擔任這個位置。所謂錢就國家出,彩就你拿,陸兆福代表行動黨送禮物給他,是不是說國宴的費用行動黨也該出一半? 我這期影片的標題是「陸兆福還是沒有學會教訓”,為什麼這樣說呢,大家還記得上次希盟第一次執政時,敦馬哈迪率領團隊官訪中國,當時陸兆福也是隨行的部長之一,在和習近平交流的時候,陸兆福也是忽然夾帶了一本丘光耀的《一帶一路》漫畫送給習主席,後來這本書因為涉嫌有宣傳共產主義的關係,被內政部查封,還一度成為禁書,打了好幾年官司,在2024年上訴成功後才解禁。敦馬事後表示他對這種夾帶的行為很不高興,甚至說他不知道會有這個禮物的出現。這就是所謂外交是國之大事,要送什麼禮,要怎麼送,由誰送,在什麼地方送這都應該由外交部統籌和策劃,要讓雙方外交人員都知情,為的就是出事情后大家有推卸和下台的餘地。顯然陸總秘書還是沒有吸取上次的教訓。還是再一次繞過外交體系擅自送禮。我再說一次,陸秘書長可能覺得沒問題,習主席可能不拘小節,但這很可能造成雙​​方外交官員的煩惱。在現場可能礙於你的身分不敢說什麼,…

Read More陸兆福私下送禮給習主席惹爭議

Putra Heights 天然氣管道爆炸事件懶人包 災民能否發起集體訴訟,爭取合理賠償

大家好,我是李偉康,今天要跟大家聊聊發生在雪蘭莪Putra Heights的天然氣管爆炸事件。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災民的賠償如何,災民可以集體訴訟嗎?究竟誰該負責?馬來西亞政府和民眾又是怎麼反應的?今天這支影片我們就一起來探討! 事情發生在4月1日早上8點多,正值開齋節假期,很多人還在睡夢中,突然間「砰」的一聲巨響,地面就開始劇烈震動,整個社區一片混亂。Putra Heights 附近的一條國油天然氣地下輸送管道突然泄漏並引爆,瞬間產生了劇烈的爆炸,衝天的火焰和濃煙形成蘑菇雲,完全就像是好萊塢大片裡的場景,很多居民嚇到立刻衝出家門逃命。這次的爆炸波及範圍超大,附近超過190間房屋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其中有49間更是直接被大火吞噬,變成一片廢墟。官方統計至少145人受傷,其中67人受傷嚴重,緊急送醫治療,很多人的家當在一瞬間化為烏有。慶幸的是即便面對這樣大的衝擊,沒有人在這場事故中死亡。國油方面強調,他們的管道平時都有嚴格維護,具體原因還要等待更進一步的調查結果。目前初步調查懷疑,可能是附近有施工單位挖掘時不小心碰到地下的天然氣管線,挖伤了管道,气体泄漏达到临界点后,因為静电或浓度過高而導致爆炸。 有人會問,天然氣輸送管到底是拿來做什麼的?簡單來說,天然氣管道就像是馬來西亞的「能源高速公路」,它負責將天然氣從生產地輸送到巴生谷等人口密集的區域,提供給發電廠、工廠、商業設施,甚至就是你我日常使用的燃氣。如果這個系統出了問題,不只是影響附近居民,甚至可能會造成國家能源供應的連鎖問題,後果非常嚴重。 現在最多人問的問題就是:誰應該為這次事故負責?首先,管道的擁有者國油公司Petronas Gas Berhad已經公开表示,对事故中社区和环境安全“负起最优先的责任”,他們将全力配合政府相关部门调查事故原因,优先确保周边居民安全,并承诺为受影响家庭提供及时而且有意义的援助。目前政府已經明確表示,絕對會徹底調查事故原因,無論是國油公司、附近施工單位,還是地方政府,都必須承擔相應責任。 爆炸過後,大量居民瞬間無家可歸,許多家庭只來得及帶著身上的衣服逃離現場,所有財物全部被燒毀。政府雖然緊急宣布每戶最多能領取5000令吉的援助金,但說實話,這筆錢對於很多家庭來說根本不足以重建生活。目前聯邦政府跟國油公司已經承諾,會全權負責災區房屋的重建和修復,但很多居民還在等待更明確的賠償計畫,包括具體的賠償金額和重建時間表,因為他們希望趕快回到自己的家園,重新展開生活。…

Read MorePutra Heights 天然氣管道爆炸事件懶人包 災民能否發起集體訴訟,爭取合理賠償

巫統重返執政-政治局勢對羅斯馬/納吉案的影響

大家好,我是李偉康!今天我們繼續來聊巫統重返執政後,對羅斯瑪和納吉的案件究竟帶來了哪些影響。 先跟大家說一下背景:2022年馬來西亞全國大選結束後,出現了「懸峙國會 Hang Parliement」的局面,也就是沒有任何政黨能單獨組成政府。經過了一番長時間的協商和博弈,安華·依布拉欣終於成功組織了一個團結政府,巫統也重新回到執政聯盟之中。這意味著納吉和羅斯瑪所屬的政黨,又一次拿到了政府高層的位置,巫統的主席Ahmad Zahid 甚至當上了副首相。 巫統重新掌權之後,很多人就開始擔憂,這樣的政治局勢會不會影響過去涉及巫統高層的貪污案件?事實也確實證明,這種擔憂不是沒有道理。團結政府上台之後,已經陸續出現好幾位大人物的案件被撤控或是無罪釋放的情況,這引起了廣泛的爭議和社會輿論的關注。 其中最受關注的例子之一,就是巫統主席Ahmad Zahid 的案例。他原本面臨高達47項的貪污、洗錢和失信等罪名,但在2023年9月,法院接受了總檢察署的請求,暫時不再追究這些罪名。在那時候,馬來西亞的國民才知道什麼是…

Read More巫統重返執政-政治局勢對羅斯馬/納吉案的影響

被判刑了,為何Rosmah羅斯馬還沒坐牢?

大家好,我是李偉康。很多人可能在想:Rosmah不是在太陽能貪污案裡被判了10年監禁嗎?怎麼到了2025年,她還在外面自由活動,沒進監獄?這背後主要是馬來西亞司法的上訴流程和保釋規定,外加一些法律作業和拖延的小插曲。下面我們就來聊聊她是怎麼「暫時逃過一劫」的。 首先,馬來西亞法律規定,高庭-就是高等法庭啊,定罪後,被告可以上訴,上訴期間還能申請暫緩執行刑罰。 2022年9月判決當天,Rosmah的律師就快手快腳地遞了申請,法官莫哈末再尼也點了頭,同意暫停監禁和罰款。她繼續以原來的保釋條件自由活動,其實早在2018年首次被控時,她就交了200萬令吉保釋金,外加交出護照換了自由。高庭定罪後,這條件沒變,所以在上訴結束前,她都不用入獄。這跟她老公Najib在高庭和上訴庭定罪後保外等聯邦法院終審的待遇差不多,在馬來西亞遇到很high profile 的案件時,這種情況是很常見的。 其次,Rosmah的上訴還沒走完流程。判決後,她的律師團馬上向的上訴法院提了127個理由挑戰原判。原本2023年要開審,結果一拖再拖──2023年10月的聽證會臨近時律師喊延期,法院也批了;之前還因為文件多、檔案亂等理由推遲了好幾次。到了2024年4月才定下新日期,但又延期。到2024年底,上訴還沒正式開審,最新消息說可能2025年會動靜。因為沒最終定案,她依法還能爭取翻盤,暫時不用進監獄。 第三,她的律師團隊也是很厲害的,過程中用了不少法律策略。例如高庭判決前,她兩次試圖終止審訊:一是質疑首席檢察官哥巴斯里蘭的任命合法性,想把整個案子作廢,可惜2022和2023年被高庭、上訴庭駁回,2024年3月聯邦法院也懶得理她;二是宣判前夕突然要求法官莫哈末再尼網,理由,可能跟網宣判他。這些招數雖然沒翻案成功,但拖時間的效果的確是一流。 除了法律操作,Rosmah也拿健康和家庭當理由。她說過自己頸痛、高血壓,法庭也因為她「身體不適」休庭過幾次。 2021年底,她還申請拿回護照去新加坡看女兒待產,檢方沒反對,法院也就放行了,讓她出國玩了一個星期。當時媒體炒得沸沸揚揚,有人覺得她待遇有點“VIP”,不過法律上這確實沒問題。 最後,政治氛圍也得提一提。後面會細說,自從Najib的巫統重回執政聯盟,有人猜Rosmah的案子是不是得了什麼“照顧”,才拖到現在。真假不好說,但她的上訴的進程確實不快。綜合這些因素,定罪一年多後,她還能過相對自由的日子。除非上訴庭和聯邦法院都維持原判,她才會真進監獄。在那之前,她還是個「自由人」。…

Read More被判刑了,為何Rosmah羅斯馬還沒坐牢?

前首相夫人Rosmah 案件太陽能貪污案重溫 2025版本

大家好,我是李偉康。你們是不是有點想念前首相夫人Datin Sri Rosmah Mansor了?畢竟她的消息最近不太多。今天我們就來回顧Rosmah涉貪案的來龍去脈,順便聊聊最新的進展。影片會分成3集,內容包括她涉嫌貪腐的案件背景、審判過程、判決結果,以及她為何至今還沒入獄的原因。另外,也會提到巫統(UMNO)在當前馬來西亞團結政府中的角色,可能對Rosmah或她丈夫Datuk Sri Najib的案件有什麼影響,當然還有2024到2025年的最新動態。希望這幾部影片能幫大家快速重溫整件事。 Datin Sri Rosmah是馬來西亞第六任首相Datuk Sri…

Read More前首相夫人Rosmah 案件太陽能貪污案重溫 2025版本

4月21日起校服規定要有國旗徽章! 教育部勞民傷財,何不讓部長和官員們先強制配戴?

大家好,我是李偉康,今天要跟大家聊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沒錯,就是馬來西亞教育部忽然宣布,要從4月21日起強制全國學生校服上佩戴國旗徽章的「愛國新招」。教育部大手一揮,決定要用一枚小小的國旗徽章來提高全國學生的愛國精神,這腦洞之大,簡直突破天際。 首先,我們必須「敬佩」教育部的創意無限。當馬來西亞學生還在苦惱成績、課業壓力甚至是校園霸凌等問題的時候,我們敬愛的教育部官員竟然一拍腦袋,得出「戴個國旗徽章吧,問題就解決了」的神奇邏輯。這種自信,不知道是來自哪個星球。 根據官方公佈,這個徽章有嚴格規格:長5cm、寬2.5cm,位置必須是校服右胸,不能大、不能小,也不能有個性化裝飾,必須一律整齊劃一。各位觀眾,看到這裡,我都忍不住想問一句:「這是培養學生,還是在訓練軍隊?」這麼仔細,真擔心哪天還會規定髮型要一致,書包要同款,走路還要左右腳齊步前進。 更精彩的是,因為是國旗的緣故,徽章一旦掉色或損壞,學生就必須馬上換新,這簡直是標準的「徽章強迫症」。我腦補了一下未來場景:學生一早上學,門口老師嚴肅地逐一檢查徽章,稍有瑕疵,馬上記過;學生說:「老師,我沒戴徽章是因為這是新的校服啊。」老師嚴肅回覆:「孩子,你這不是忘記徽章,你是忘記了你的祖國啊!」 這樣的畫面,相信教育部官員們看了,一定熱淚盈眶、感動萬分。 許多家長最關心的是執行成本和便利性問題。馬來西亞全國公立學校學生總人數約有505萬人之多,幾乎每個學童都得準備一枚徽章。這看似不起眼的小東西,累計起來數量之龐大。如果每枚徽章哪怕只一兩塊錢幾,為全國學生配齊也可能耗資數千萬令吉。此外,學生容易遺失或弄壞徽章,未來還得不斷補購,更增加開銷。有家長質疑為何要將這筆費用轉嫁給家庭,認為若真要推行,政府應免費提供徽章,直言“家長的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可見,不少父母擔心這項政策會為他們帶來額外經濟負擔。 網路輿論方面,社交媒體和新聞留言板上也出現許多反對與揶揄的聲音。有網民戲稱,強制佩戴國旗徽章彷彿重演當年要求學生改穿黑色校鞋的戲碼,。
懷疑政策背後可能讓特定供應商或相關人士從中獲利,直指此舉“跟當年黑鞋政策一樣,有讓自己人發財的嫌疑”。真的沒想到, 這兩個政策居然都是希盟執政的政府下推動的, 洗地系的網紅們,是時候出來護主了啊
雖然這類說法帶有陰謀論色彩,但的確反映了一部分民眾對政策動機的不信任。 也有學生吐槽說,每天戴徽章上學,感覺就像完成另一項例行公事,久而久之難免流於形式,「別在制服上的國旗,會不會變成沒有感情的裝飾?」這種質疑並非全無道理。如果學生只是被動遵從規定,內心並沒有真正理解國旗的意義,那麼政策初衷恐怕很難落到實處。
媒體民調的反應也可見一斑:在《南洋商報》等媒體的網上即時新聞下,按下「不喜歡」表情的讀者數以壓倒性優勢超過「喜歡」的人數。…

Read More4月21日起校服規定要有國旗徽章! 教育部勞民傷財,何不讓部長和官員們先強制配戴?

百年印度古廟遭拆遷 , 原地建清真寺惹爭議, MADANI 政府如何拆除?

大家好,我是李偉康。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最近在吉隆坡市中心引發熱議的一件事——擁有130年歷史的卡莉女神廟,因為土地開發計畫而面臨的搬遷爭議。這座廟宇位於吉隆坡市中心,是一座見證馬來西亞歷史的古廟,但如今卻因為地主計劃興建清真寺而掀起波瀾。廟前信眾掛起了標語,寫著“拯救獨立前的印度廟”,表達了對拆除的抗議。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各方又是怎麼回應的?讓我們一起來整理事件的來龍去脈,看看這場爭議背後有哪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首先,我們得從這座廟的歷史說起。卡莉女神廟建於1893年,至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它坐落在吉隆坡最熱鬧的 Jalan Masjid India 和 Jalan Bunus 6 之間,供奉的是高達六英尺的女神像卡莉女神。這座廟不僅是印度教信徒的信仰中心,也是馬來西亞多元文化的一部分。過去一百多年裡,這座廟幾乎沒換過地點,只在2006年因為道路拓寬,拆除了廚房和祭司住所,2008年在原地重建。但誰也沒想到,這塊土地的所有權變化,後來成了爭議的導火線。…

Read More百年印度古廟遭拆遷 , 原地建清真寺惹爭議, MADANI 政府如何拆除?

前助理涉貪50萬,郭素沁称不知情,但事情真如此簡單?

大家好,我是李偉康, 今天我們還是聊馬來西亞政壇的貪腐案,這次主角是前部長郭素沁的前助理。那麼多“前”,這次的話題當然這次也離不開“錢”啦。這位前助理被懷疑索取並收受了50萬令吉的“好處費”,用來協助審批一個叫“親民計劃” Projek Mesra Rakyat 的撥款申請。 根據反貪會消息,這兩名嫌疑人涉嫌在去年幫忙「搞定」一個大約150萬令吉的教育撥款項目,為吉隆坡一帶幾所學校採購互動智能白板。聽起來本來是利民的好事,但奈何中間有人見財起意,把公共撥款當成了自己撈錢的機會。結果,反貪會聞風而動,把兩人請去喝咖啡錄口供,不料當天就在布城反貪會總部人贓物並獲--直接逮捕。郭素沁事後也證實其中一名被捕者是她的前助理,但她急忙撇清關係,強調自己事前毫不知情,估計自己很快也會被傳召協助調查。更尷尬的是,就在案發前不久,去年11月左右,郭素沁還在國會大聲疾呼要調查智慧白板採購是否透明──結果自己團隊裡有人可能早已在黑箱作業,真可謂大型社死現場。但是且慢,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作為連任了六屆國會議員的政壇老將,真的對自己選區撥款和前助理的事情那麼的糊塗?還是她只是裝糊塗,所有事情她早已瞭如指掌,只是利用國會作為舞台,引起反貪會的注意和調查,以達到自己的個人目的。 事情爆發後,在社群媒體上流傳其中一位受查者的母親哭著質問郭素沁,懇求她給予一個交代的影片。有傳言說,郭素沁對於去年10月13日在吉隆坡舉行的行動黨州選舉的那個結果感到很意外,她的得票居然比自己的助理還低,在15名中委裡排行14,只能算是低空飛過。…

Read More前助理涉貪50萬,郭素沁称不知情,但事情真如此簡單?

為什麼穆斯林不吃豬肉?飲食禁忌背後的探討

大家好,我是李偉康。作為馬來西亞人,今天這集我們要來聊一個和你生活息息相關,但可能沒想過的問題—為什麼穆斯林不吃豬肉? 你可能會說:「喔,那是宗教規定啊!」對,沒錯,是宗教規定,但你有沒有想過這個規定背後,其實有一套複雜的歷史、文化,甚至政治邏輯?我們今天就用一個比較中立又理性的角度,來拆解這個古老傳統的三個來源,也順便打破一些迷思。 首先,第一個原因,其實是「歷史遺傳」。穆斯林不是唯一不吃豬肉的宗教,猶太教徒也一樣避開豬肉這個選項。而伊斯蘭教,本身就是在猶太教和基督教的文化基礎上演化出來的宗教。我們知道伊斯蘭教是在西元七世紀興起的,而猶太教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發展出了各種潔淨律法,其中就包括了禁止食用豬肉。為什麼?因為根據猶太人的《利未記》和《申命記》,豬雖然有偶蹄,但牠不是反芻動物,所以被視為「不潔之物」,不能吃。 那伊斯蘭教怎麼看?伊斯蘭的《古蘭經》其實也有類似的說法,在好幾個章節裡都清楚寫著:「真主禁止你們吃死物、血液、豬肉,或非奉真主之名所宰的牲畜」。是整個亞伯拉罕信仰體系裡,對豬這個動物的一致看法。學術界會說這是一種文化基因的延續,是從閃米特民族的習俗演變過來的,但對穆斯林來說,這是一條來自真主的命令,不是跟誰學,是因為神說了,就做。 當然,也有穆斯林強調說,這不只是宗教命令,豬本身也真的「不乾淨」:身上有很多寄生蟲,像是旋毛蟲,處理不當還會引發各種疾病。在古代缺乏冷藏和高溫烹煮設備的時候,這確實是個大問題。不過回想,中華和西方文明吃豬肉已經也是吃了幾千年,也不見得在哪一個朝代上有大規模因為豬肉產生衛生問題而禁止食用的。 不過,穆斯林不吃豬肉,其實也不只是出於實用主義或衛生考量,更多是出於「服從真主」的信仰態度。在伊斯蘭的傳統裡,有一個很關鍵的觀念是「即使你不理解,也要遵守」。換句話說,信徒要相信真主所下的命令本身就有智慧,即使自己不知道那個智慧是什麼,也不能違背。這是一種對上天的完全信任,也是一種精神上的訓練。 第二個角度就比較有趣了——我們說的是「宗教服從性」。這一點可能會讓有些觀眾覺得敏感,但它確實是伊斯蘭教制度裡的一部分。伊斯蘭這個字本身就是「順服」的意思。伊斯蘭教不只是信仰,它更是一種行為規範、一種生活模式,從你早上睜開眼開始,就被規定你該怎麼生活、怎麼吃飯、怎麼打招呼、怎麼祈禱,甚至怎麼上廁所都有教導。 不吃豬肉就是其中一個規定,它本身可能沒有什麼道德含義,但重點是「你聽不聽話」。就像你去當兵,早上五點起來跑步不是因為晨跑有什麼神聖意義,而是軍令如山,教你紀律。穆斯林的飲食、穿著、禮拜、齋戒等等,其實都具有這種功能:訓練你控制自己,讓你在平凡生活中練習對神的服從。 這樣的安排,在戰爭時期或部落文化裡特別重要。你看齋戒月,從日出到日落不能吃不能喝不能罵人,你以為只是禁食?其實是在考驗你有沒有辦法克制欲望,維持紀律。而不吃豬肉,也是一樣的概念——不是因為豬肉特別邪惡,而是因為這條規則讓你每天都要想起「我是一個有紀律的穆斯林,我要遵守教法」。這種規範化的宗教結構,對於建立一個穩定而有凝聚力的群體,效果是很明顯的。 再來第三點,從歷史與政治角度來看,更是讓人覺得有意思。那就是“文化上的優越性”。我們把焦點放在當阿拉伯人征服埃及的時候,那時候埃及社會已經非常成熟,他們有自己的貴族、文化、飲食習慣。而其中一個特色就是:貴族階層喜歡吃豬肉。甚至在當時就聽說有一個部門是專門管理豬肉生產的。…

Read More為什麼穆斯林不吃豬肉?飲食禁忌背後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