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起校服規定要有國旗徽章! 教育部勞民傷財,何不讓部長和官員們先強制配戴?

大家好,我是李偉康,今天要跟大家聊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沒錯,就是馬來西亞教育部忽然宣布,要從4月21日起強制全國學生校服上佩戴國旗徽章的「愛國新招」。教育部大手一揮,決定要用一枚小小的國旗徽章來提高全國學生的愛國精神,這腦洞之大,簡直突破天際。

首先,我們必須「敬佩」教育部的創意無限。當馬來西亞學生還在苦惱成績、課業壓力甚至是校園霸凌等問題的時候,我們敬愛的教育部官員竟然一拍腦袋,得出「戴個國旗徽章吧,問題就解決了」的神奇邏輯。這種自信,不知道是來自哪個星球。

根據官方公佈,這個徽章有嚴格規格:長5cm、寬2.5cm,位置必須是校服右胸,不能大、不能小,也不能有個性化裝飾,必須一律整齊劃一。各位觀眾,看到這裡,我都忍不住想問一句:「這是培養學生,還是在訓練軍隊?」這麼仔細,真擔心哪天還會規定髮型要一致,書包要同款,走路還要左右腳齊步前進。

更精彩的是,因為是國旗的緣故,徽章一旦掉色或損壞,學生就必須馬上換新,這簡直是標準的「徽章強迫症」。我腦補了一下未來場景:學生一早上學,門口老師嚴肅地逐一檢查徽章,稍有瑕疵,馬上記過;學生說:「老師,我沒戴徽章是因為這是新的校服啊。」老師嚴肅回覆:「孩子,你這不是忘記徽章,你是忘記了你的祖國啊!」

這樣的畫面,相信教育部官員們看了,一定熱淚盈眶、感動萬分。

許多家長最關心的是執行成本和便利性問題。馬來西亞全國公立學校學生總人數約有505萬人之多,幾乎每個學童都得準備一枚徽章。這看似不起眼的小東西,累計起來數量之龐大。如果每枚徽章哪怕只一兩塊錢幾,為全國學生配齊也可能耗資數千萬令吉。此外,學生容易遺失或弄壞徽章,未來還得不斷補購,更增加開銷。有家長質疑為何要將這筆費用轉嫁給家庭,認為若真要推行,政府應免費提供徽章,直言“家長的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可見,不少父母擔心這項政策會為他們帶來額外經濟負擔。

網路輿論方面,社交媒體和新聞留言板上也出現許多反對與揶揄的聲音。有網民戲稱,強制佩戴國旗徽章彷彿重演當年要求學生改穿黑色校鞋的戲碼,。
懷疑政策背後可能讓特定供應商或相關人士從中獲利,直指此舉“跟當年黑鞋政策一樣,有讓自己人發財的嫌疑”。真的沒想到, 這兩個政策居然都是希盟執政的政府下推動的, 洗地系的網紅們,是時候出來護主了啊
雖然這類說法帶有陰謀論色彩,但的確反映了一部分民眾對政策動機的不信任。

也有學生吐槽說,每天戴徽章上學,感覺就像完成另一項例行公事,久而久之難免流於形式,「別在制服上的國旗,會不會變成沒有感情的裝飾?」這種質疑並非全無道理。如果學生只是被動遵從規定,內心並沒有真正理解國旗的意義,那麼政策初衷恐怕很難落到實處。
媒體民調的反應也可見一斑:在《南洋商報》等媒體的網上即時新聞下,按下「不喜歡」表情的讀者數以壓倒性優勢超過「喜歡」的人數。

許多教師與校長在非正式場合也表示,他們會遵照指示執行,但並不認為這能真正提升學生的愛國熱忱。一些教育團體私下擔憂,未來類似的愛國主義「指定動作」可能越來越多,學校是否要一一照辦?這讓他們感到無奈。|

再看看國外的例子。鄰國新加坡,每天升旗、唱國歌,不用戴什麼徽章也培養出了國家認同感。日本學生只有在特別場合才敬國旗國歌,人家平常也是活得好好的。英國美國更直接,完全不搞這一套,學生沒戴國旗徽章也不會就此喪失愛國心。像周星馳在影片裡說的,尊重是放在心裡面,不是整天掛在嘴巴搞到很廉價醬。啊,我懂了, 原來教育部官員們,是在印尼考察時得到靈感,印尼呢是從2014年開始要求小學和初中學生的制服左胸口上縫製一枚印尼國旗臂章 ,這種照抄作業而內閣又照單全收的做法,我不認同。

再說,真正的愛國,不應該是從政府官員做起嗎?我倒建議教育部不如乾脆一點:從明天起,規定內閣所有部長、政府官員也必須一律佩戴同樣的國旗徽章上班!每天晨會點名檢查,誰不戴立刻扣薪水。這樣全國人民才能真正感受到:原來政府真的和我們站在同一陣線!

總之,我再次強調一下:愛國不是靠一枚徽章,而是靠教育、品格培養以及政府的公信力。如果貪污醜聞不斷,發生好像之前1MDB一樣的事件,即使 戴到全身都是國旗, 都會讓人羞於承認自己是馬來西亞人啊。

各位觀眾,你們對此怎麼看?歡迎留言分享!贊成教育局的做法請給 讚 , 不贊成請給個 倒讚今天的影片就分享到這裡。我是李偉康 感謝你的收看,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