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李偉康。今天要談的,是土團黨全國代表大會上那場引發軒然大波的內鬥場景。現場的混亂、台上的尷尬、背後的權力角力,全部交織成一齣大馬政壇的經典戲碼。表面上只是幾句口號、幾聲吶喊,但深層反映出土團黨在「誰能代表馬來人、誰能出任下屆首相人選」這個核心問題上的嚴重分裂。
在深入細節之前,先來一段公民科普。什麼是政黨大會?在馬來西亞,各政黨每年或每隔幾年都會召開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這可以說是一個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這不只是檢討工作、表決提案的場合,更是檯面下權力角逐最集中的時刻。大會上的演講、肢體語言,甚至是誰陪誰走進會場,都可能成為觀察政治勢力版圖的關鍵。土團黨雖然在國會席位上不如巫統龐大,巫統現有26席,土團黨則有25席,但因為它曾經執政過,還握有不少馬來選票基盤,黨內誰能脫穎而出,往往會牽動全國政局。
這次大會,最吸睛的一幕,就是韓查高調宣稱自己是慕尤丁的「頭號支持者」,還在閉幕時衝上台去摟住這位黨主席。要知道,慕尤丁素來以冷靜、拘謹著稱,他並不是一個喜歡肢體接觸的政治人物。結果當眾被韓查一把抱住,他那雙手半懸半放,明顯有點不知所措。觀眾看在眼裡,就見到一種強烈的對比:一個急於表忠心的副手,和一個被動接受的主席。有人說這反映韓查的真誠,但更多人覺得這是一種過度表演,而且演的有點過火了。
這背後,是一場蓄積已久的權力爭奪。據悉,早在大會之前,一名來自檳城的土團黨國會議員,就已經四處遊說區部領袖,收集支持信或法定宣誓書,試圖推動所謂的「領導層過渡」,讓慕尤丁轉為顧問,而由韓查接棒成為首相候選人。據說簽署的區部領袖數字從92到130不等,這個消息早就成了黨內「公開的秘密」。
然而,計劃在大會上徹底曝光。當慕尤丁在台上發表演說時,場下爆發了喧鬧,有人高喊「阿爸下台」,也有人喊「支持阿爸」。畫面傳開後,簡直成為土團黨的公關災難。慕尤丁後來雖然淡淡地說,自己在台上聽不清楚,但私下卻形容這場面「非常丟臉」。對一個自詡為「馬來人保護者」的政黨來說,大會上竟出現如此分裂,對外形象是一次重擊。
那麼,這場「政變未遂」為什麼會失敗?首先,韓查雖然有部分區部領袖支持,但缺乏一個能夠掌控全盤的策略。靠幾封信、幾張宣誓書,就要撼動一個經歷過半世紀政治風浪、曾經叛變納吉、又當過首相的老將,未免過於天真。其次,關鍵人物阿茲敏在這次站穩了慕尤丁一邊。觀察當天的肢體語言,當慕尤丁抵達會場時,是阿茲敏陪同他走上電梯,而韓查只能陪伴慕尤丁的夫人。這個畫面足以顯示,黨內的「二號人物」已經被邊緣化。
阿茲敏的理由也很簡單:2024年大會已經授權慕尤丁領導土團黨出戰大選,現在強行換人,等於否定代表大會的決議。他對身邊人說,這樣的中途交棒只會削弱政黨凝聚力。這番話,不僅是政治論述,更是他押注在慕尤丁身上的表態。
不過,韓查並非毫無底氣。他在國會身為在野黨領袖,手握話語權,又與伊斯蘭黨高層交好,經常靠著爽朗親和的作風,拉近與回教黨議員的距離。這讓他在馬來草根票源中,確實有一定號召力。大會上站出來喊「慕尤丁下台」的三名區部領袖,就分別來自霹靂、森美蘭和柔佛,他們就是韓查派系的縮影。
而整場風波最戲劇性的地方,是原本想要推倒慕尤丁,反而變成了「逼宮失敗」的反效果。慕尤丁雖然年事已高,歷經官司和健康問題,但這次卻意外地被塑造成「受攻擊仍然堅持」的領袖形象。他最近積極下基層,氣色恢復,也展現「領軍出征」的決心。土團黨許多代表因此反而覺得,這個時候換人只會自亂陣腳。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這場土團黨的內鬥,反映了馬來西亞政黨普遍的「接班焦慮」。無論是巫統、行動黨、公正黨,甚至民政黨,幾乎每一個政黨都曾出現類似場景——年長領袖想要延續影響力,而後輩則急著上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安華與拉菲茲、努魯之間的矛盾。這不是單一政黨的問題,而是整個政治文化裡,缺乏清晰透明的接班制度,導致權力轉移總是充滿陰謀與內耗。
回到土團黨,這場大會的餘波,讓慕尤丁暫時穩住陣腳,甚至重新被視為下屆首相的在野黨人選。韓查本來幾乎已經觸碰到山頂,但因為這次倉促的操作,不但沒有登頂,反而跌了一跤,失去了最佳時機。正如阿茲敏在總結時說的,「一座山上不能有兩隻老虎」。現在的問題是,那隻「年輕的虎」是否能忍住自己的野心?還是會在下一個機會再次出手?
觀眾朋友,你們怎麼看?你認為韓查應該繼續耐心等待,還是應該更強硬地挑戰慕尤丁?你覺得這樣的內鬥,會不會削弱在野陣營的整體戰鬥力?歡迎在留言區告訴我你的看法。你可以簡單留言:「支持丁丁」或「支持韓查」甚至「支持阿茲敏」都沒問題 ,讓我看看觀眾的意向分布。
最後,如果你覺得這段影片有幫助,請訂閱、分享和轉發,讓更多人了解大馬政壇正在上演的這場鬧劇與權力博弈。我是李偉康, 感謝你的收看,我們下個影片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