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李偉康,今天我要談一個非常沉重,但同時也非常憤怒的話題。就是最近發生在加影收費站的那場大車禍,一名年僅一歲的小男嬰當場喪命。這個畫面,整個馬來西亞都看到了。三噸重的羅里,失控衝向收費站,把幾輛正在排隊的車子撞到稀巴爛,有的車子直接被壓到只剩一半的長度。這樣的畫面,你怎麼可能看了不心痛?怎麼可能看了不憤怒?
可是,大家在哀傷之餘,等著交通部長出來給一個交代的時候,等著政府表態會怎麼防止下一次悲劇的時候,我們的交通部長陸兆福,居然把重點放在「如果父母有放兒童安全座椅,孩子可能就不會死。」聽到這句話,很難怪陸部長這次又給網民吊了。
我必須說,他講的話,事實上沒有錯。的確,如果小孩有被固定在兒童安全座椅上,衝擊力再大,也許還有一線生機。但問題是,你作為一個部長,在這個時間點,在全國民眾還在震驚和哀傷的時候,把話題轉到「家長沒做好」,這是什麼意思?這不是標準的「victim blaming」嗎?
大馬人第一時間想知道的是: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羅里事故?為什麼羅里司機可以把車子開到煞車失靈?為什麼這麼多年,重型車輛上路的安全監管永遠是這麼鬆散?大家問的是:交通部有沒有盡責?政府有沒有做到位?可是部長卻把矛頭指向受害者。這種態度,這個發言,真的是非常扣分 。
你看,根據馬來西亞道路安全研究所的數據,過去六年裡,因為重型車輛造成的死亡超過一千四百八十人,平均三十六小時就死一個人。這不是一個小問題,這是一個長期結構性的問題。但這麼嚴重的議題,交通部到現在有什麼實質的方案?你有看到過去幾年有嚴格限制老舊羅里上路嗎?有看到重罰車主忽略維修嗎?有嚴厲防止驗車中心的官員收取賄賂kopi錢嗎?
我們人民要的是制度上的改革,要的是確保馬路上不會有這些失控的「移動炸彈」。結果,你的回答是「父母要放兒童座椅」。這不是答非所問嗎?這不是把自己的責任卸掉,丟給人民嗎?
而且更諷刺的是,兒童安全座椅這件事情,其實早在2020年就立法了,理論上已經是強制的。但到今天還沒有真正執行,因為政府說「很多家庭嫌太貴,買不起,一直延遲執法」。這樣的政策推行,自己都沒有決心去落實,然後現在出事了,才突然拿出來當擋箭牌,說「你們父母沒用座椅」。這是不是很荒謬?
我們再回到陸兆福的態度。他不是第一次在公共場合講出「扣分」的話了。之前有人批評政府表現,他不是說「不要幫忙就閉嘴」Diam 嗎?這句話當時也惹來民憤。作為一個民主國家的部長,你的職責是聽取人民意見,是謙卑面對批評,而不是用這種高高在上的口吻去叫大家閉嘴。現在又來一次,在家長剛失去孩子的時候,拐個彎變相指責「你們沒做對」。這種「居高臨下」的態度,難道不是慣性嗎?
一個部長,最重要的不是技術上的正確,而是政治上的同理心。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我們政府承認,在重型車輛的監管上還有不足,在兒童安全座椅的宣導和補貼上還不夠。這次的事件是一個痛苦的教訓,我們會負起責任,馬上檢討。」這才是人民想聽到的。這才是讓家屬覺得「你跟我們站在同一條船上」。可是現在的情況是什麼?你講的話,反而讓大家覺得「你在責怪父母」。
我不是說家長完全沒有責任,但大家要分清楚「主因」和「次因」。主因是什麼?是那台羅里失控。是重型車輛在馬來西亞的路上成了長期隱患。這是政府的責任。次因才是小孩沒在安全座椅。但如果你把次因講到前面,把主因淡化掉,就等於是轉移焦點,推卸責任。這就是問題所在。
而且,講難聽一點,就算這個孩子有安全座椅,你能保證車子不會被壓成半截嗎?當三噸重的羅里這樣撞下來,連大人都有可能逃不掉。這時候還在強調「如果有座椅就能救」,這樣的說法,真的讓人聽了很不舒服。最後我要講,陸兆福的問題,不在於「他講錯」,而是「時機不對,角度不對」。他講得像是一個老師在訓學生,在說官話,而不是一個領導人在承擔責任。讓原本是監察失靈導致的悲劇,因為他的發言而讓風向成為責怪受害父母的討論。
如果你也對這件事有感受,請在留言區留下你的意見。你覺得交通部是不是應該先承認制度不足,再談教育家長?還是你覺得我說得太嚴厲?歡迎來討論,因為到最後,我相信你也會發現:重點不是誰對誰錯,而是我們能不能要求一個更有同理心的領導。
如果你覺着這個影片有用,請訂閱分享和轉發,讓更多人知道這個議題,我是李偉康,感謝你的收看,我們下個影片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