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黨要當老大?國盟內部分裂危機!

大家好,我是李偉康。今天是9月17日星期三,大家都回到工作崗位了吧。 今天要跟大家談的,是國盟裡面最近一個月來的「內部矛盾升溫」事件。PAS、土團黨、還有民政黨,這三個國盟成員黨,在公開場合裡互相放話、互相質疑,甚至在大會上點名批評。這樣的畫面,其實在過去幾年國盟的運作裡是比較少見的,因為他們對外一向是強調「團結」「穩定」,但現在矛盾浮上台面,難免讓人懷疑:這個反對黨大聯盟,在下屆大選之前,能不能保持住一個整體的形象?

我們先把事件的來龍去脈整理一下。在剛結束的伊黨全國大會上,他們沒有把火力放在團結政府上,而是罕見槍頭對內,比如在檳城的代表直接開火,要求撤換檳州國盟主席,也就是民政黨主席劉華才。有人甚至用「擁有法拉利卻不會駕駛的人」來形容他。這樣的比喻,在政治語言裡已經是很不客氣了。劉華才當然也不甘示弱,他馬上反擊,強調雖然民政在檳州零席次,但也積極發聲監督州政府,而且在2023年的檳州選舉裡,民政的配合讓伊黨贏下了七個州議席。換句話說,他是在提醒盟友:不要看不起我民政,沒有我,你們也未必有今天的成績。

可是伊黨的年輕一代代表似乎完全不買帳。檳州伊青團副團長就直接點名,說伊黨的非穆斯林支援者團隊敢於上陣多元選區,相比之下,民政黨卻連馬來多數的Bayan Lepas都守不住,最後輸了一千多票。他甚至說,如果當初讓伊黨的人上,結果會不一樣。這種說法,等於是公開把劉華才的選戰表現,貼上「失敗者」的標籤。伊黨基層對民政的輕視,已經不是私下的聲音,而是擺到檯面來講。

這是第一個矛盾。它透露出來的,其實是國盟內部對資源分配、誰來上陣的長期不滿。因為伊黨基層覺得自己有實力,為什麼要把選區讓給民政?而民政則覺得,沒有自己這種「多元象徵」,國盟很難說服華人、印度人選民。兩方都有理,但矛盾就卡在這裡。

接下來是第二個焦點:誰來領導國盟、誰是首相人選。九月七號,土團黨在沒有跟盟友商量的情況下,逕自通過決議,推舉慕尤丁為第16屆大選的首相人選。這個動作,馬上引來伊黨的不滿。吉打州務大臣沙努西直接講,重大決策要大家一起討論,不能單方面宣布。這其實就是在敲打土團:你別忘了,我伊黨才是國盟裡面議席最多的黨。

到了伊黨自己的大會,青年團甚至正式提案,要由伊黨來接掌國盟領導權,並且推舉自己的首相人選。這個動議還獲得全體代表一致通過。伊黨的长老协商理事会主席哈欣更是公開支持,說現在正是伊黨帶領國盟的時候。這番話,把矛盾放到最高點。因為它挑戰了國盟原本的默契:首相人選由土團的慕尤丁來代表。換句話說,伊黨不再願意扮演二號,而是要當老大。

第三個分歧,就是競選標誌和策略。伊黨認為,下屆大選,國盟應該用他們的月亮旗,因為在吉蘭丹、登嘉樓這些地方,月亮旗一出場,選票就回來,屢試不爽。他們主張至少在四個伊黨執政州,應該全面掛月亮旗。可是慕尤丁的回應是:最好統一用國盟的旗幟,因為要節省成本、維護形象,不要各自為政。這又是一個沒有共識的地方。到底要打「綠色伊斯蘭黨」的牌,還是要打「藍綠合一的國盟」?這背後反映的,是誰想要凸顯自己,誰願意犧牲一點,去成全大聯盟的形象。

除了這三個層面,還有一些枝節。比如土團黨自己也內鬥,有人發起簽名運動,要逼宮慕尤丁。這件事雖然最後平息了,但土團的弱勢,也讓伊黨看到了機會。另一方面,民政黨主席劉華才,這陣子成了「夾心餅乾」。被伊黨公開抨擊,他雖然呼籲團結,但民政在國盟裡的弱勢地位,幾乎是被攤在陽光下,讓所有人看見。

那麼,這些內鬥會帶來什麼影響?我的看法是,這會削弱國盟對外的公信力。如果一個反對黨大聯盟,自己在首相人選、選區分配、甚至競選旗幟都無法達成共識,人民會懷疑,你們真的準備好執政了嗎?再加上執政陣營肯定會趁機放大這些矛盾,把國盟描繪成「四分五裂」,這會讓原本可能考慮支持反對黨的選民,產生猶豫。

我們也要看到,伊黨的基層力量確實強大,在馬來選區有壓倒性的優勢。但如果它過於強勢,忽視了盟友的感受,長遠看會不會讓多元形象受損?而土團雖然是「名義上的老大」,但內鬥不止,領袖權威被挑戰。如果慕尤丁無法維持威信,下屆大選國盟會用什麼面貌去說服選民?至於民政,已經被邊緣化到一個尷尬的位置,如果再被削弱,國盟的「多元象徵」就更加單薄。

到最後,國盟領袖能做的,就是盡量把矛盾壓下來。慕尤丁在伊黨大會後,就強調伊黨有權提名任何人選,也說會召開最高理事會,帶各方意見上桌討論。他甚至刻意強調土團和伊黨「七年合作情同手足」,想要營造一種「矛盾不大、還能解決」的氛圍。可是,這些話能不能真正化解基層的不滿,還是只是表面的縫縫補補?這恐怕要看接下來幾個月,國盟如何處理人選和旗幟問題。

我的看法是,這場國盟內鬥,不至於讓聯盟馬上崩盤,但它會成為下一場大選的一個隱憂。如果協調不當,到時候在候選人分配上鬧矛盾,甚至可能出現「同場競爭」的尷尬局面。這會不會重演過去在野黨聯盟失敗的歷史?值得我們持續觀察。

觀眾朋友,你覺得國盟這樣的內部矛盾,會不會影響他們在下屆大選的表現?你認為伊黨應該接掌國盟領導權,還是繼續由土團黨來扛大旗?還是說,這些爭吵到最後會被「利益」自然調和?歡迎在留言區告訴我你的看法。

如果你覺得這個影片有用,請訂閱、分享和轉發,讓更多人知道我們正在討論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