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一位女首相登場!

大家好,我是李偉康。今天是10月21日星期二,日本終於出現了第一位女性首相,高市早苗。這件事在日本的政治史上無疑是一個大事件,因為這個國家從戰後到現在,首相一職從來都是男人的天下。可是這位「打破玻璃天花板」的女人,卻不是一位主張女權、推動性別平等的政治人物,而是一位非常保守、甚至帶著「右傾色彩」的政治家。

在開始之前,我想先讓大家了解一個基本概念——日本的「內閣制」。

日本首相並不是人民直接選出來的,而是由國會裡的議員投票產生。換句話說,首相是「議會選出來的多數派領袖」,而不是「全民票選」。這也是為什麼政黨的聯盟關係、議席分佈,往往比個人魅力還重要。

而日本憲法裡還有一個世界獨有的條款——憲法第九條,明文規定日本「放棄戰爭」和「不保有軍事力量」。這條法律讓日本在過去七十多年裡只能擁有「自衛隊」,卻不能擁有軍隊。

那麼,一個主張「要強化軍力」的首相出現了,代表什麼?這就是今天的重點。

先講現象。2025年10月21日,日本國會正式選出高市早苗成為首相,這位64歲的女性,也成為日本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她的背景非常有戲——年輕時打過鼓、騎過摩托,是個性格鮮明的女人;但在政治上,她卻是保守陣營的代表人物,長期是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嫡系支持者。她強調要修憲、強化自衛隊、加強與美國的軍事合作。

這次她之所以能當選,其實過程一波三折。原本自民黨和公明黨聯合執政長達26年,但在她贏得黨內選舉後,公明黨突然退盟,讓自民黨陷入少數政府危機。

最後她拉攏了另一個政黨——日本維新會,才成功拿到足夠票數在國會中當選。也就是說,她今天能坐上這個位子,靠的是一場「政治換血」,一場權力的重組。

然後我們來講爭議。高市早苗的上台,引起了很多討論。表面上大家在慶祝日本有了第一位女性首相,但她本人其實反對女性天皇制度,也反對夫妻分姓,對性別平等議題態度冷淡。這就出現一種很奇怪的對比——一位女性首相,卻不支持女性權益的改革。這在日本內部引發了很大的爭議。

另外,她的外交與國防立場更是「強硬中的強硬」。她主張增加國防預算,甚至要把軍費佔GDP的比例從目前的1.4%提高到2%,甚至更高。她認為日本應該在區域安全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換句話說,她希望讓日本「重新站起來」。這種說法,在日本國內贏得了保守派的掌聲,但也讓左派和鄰國——特別是中國與韓國——感到不安。

再來說一個微妙的轉折。美國總統川普預計會在幾天後訪問日本。這兩個人的政治風格其實有點相似——都強硬、都愛強調「主權」、「安全」、都對中國保持警惕。日本媒體甚至形容她是「川普在亞洲的精神盟友」。但同時,川普也曾逼日本在貿易上讓步,簽了那份讓日本對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並且被加徵15%關稅的協議。也就是說,這段「親密關係」,不只是朋友之間的互信,也可能是一場不對等的現實合作。

我覺得,高市早苗的上台,象徵的不是「性別平等」,而是「政治方向」的轉變。日本在疫情後、在經濟長期停滯之後,國內焦慮感很強。很多日本人覺得國家要重新有「力量」,要能對外發聲、要能自我保護。這種心理,其實跟當年安倍晉三時代提出的「正常化日本」很像。只不過這一次,由一位女性來扮演那個角色。

她也曾多次公開說,自己是「安倍精神的繼承人」。在她看來,日本不該永遠躲在美國的保護傘下,而應該在區域安全中有更強的主動性。這樣的理念,對於華府當然是樂見其成。因為川普政府一直希望盟友多花錢、多出兵、分攤防務。而高市的「強日本論」,正好迎合了這一點。

但問題是,日本能承受嗎?她提倡增加防衛預算、日本再工業化、減稅刺激經濟,可是日本的公共債務早已是GDP的兩倍。人口老化、勞動力不足,還有社福支出年年攀升。如果她的政策真的全面推行,日本的財政壓力將會更大。

再看國內政治,她的聯盟其實很脆弱。公明黨的退出、維新會的加入,只是暫時平衡了票數,但兩者理念不完全一致。前者重視宗教團體與社會公平,後者主張地方分權與經濟自由化。這樣的組合,未來能走多遠?沒有人敢打包票。

高市早苗的出現,確實是一個歷史時刻——她打破了日本長期以來「男性壟斷權力」的格局,也可能帶來政策上的新思維。但我們也要看清楚,這不一定是一場「進步革命」。這更像是一場「保守復興」。她要讓日本重新「強起來」,但這個「強」,可能是軍事上的強、制度上的強,而不一定是社會結構或性別平等上的強。

高市早苗成為首位女性首相,確實具歷史性;但她同時擁有多次參拜靖國神社的背景,使她在歷史、外交與安全政策上帶著強烈「保守民族主義」標籤。這表示日本未來不僅可能在國防上強化、在與美國的同盟上加深,也可能在「如何面對過去」這條路上選擇較少妥協的方向。對於中日關係來說,儘管雙方皆有經濟互賴,但歷史問題可能再次浮上檯面,成為結構性摩擦之一。

日本這一步,其實也讓我忍不住在想——我們馬來西亞,什麼時候才會迎來第一位女首相?我們的女性,在教育、專業、甚至政治參與上,其實一點都不輸男性。從副首相到部長、再到州行政議員,這些年一步步突破。可是,要跨過那一道「最高權力」的門檻,似乎還欠缺某種政治文化的成熟,也可能是社會心理的準備。

日本花了七十多年才走到這一步,而我們才建國六十年出頭,也許時間還沒到,但那一天終究會來。到時候,我希望那位女性,不只是因為性別被記住,而是因為她有能力、有遠見,能讓這個國家更公正、更強大。

如果你覺得這支影片有幫助,請訂閱、分享和轉發,讓更多人知道這個議題,我是李偉康,感謝你的收看,我們下個影片再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