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每年 7 兆美元的美國聯邦預算,像一條洶湧的大河,卻有數千億美元悄然滲漏,消失在無人問津的黑洞裡。官僚程序的低效、過時的系統,甚至赤裸裸的腐敗,吞噬了這些資金。2025 年,一個名叫『DOGE』的神秘部門,在伊隆·馬斯克的帶領下,僅用幾週時間就挖出了數千億美元的政府濫用。這是什麼樣的力量,讓傳統審計員幾十年都束手無策的問題,被一個科技狂人輕鬆突破?這是一場顛覆華盛頓的『效率革命』,還是權力越界的危險遊戲?今天,我們將深入剖析這一切。準備好了嗎?讓我們開始吧!」
大家好,我是李偉康。
「『DOGE』,全名『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聽起來像個普通的官僚機構,但它其實一點也不普通。這是川普在 2025 年初以行政命令成立的特殊部門,目標簡單卻瘋狂:用矽谷的速度和思維,徹底改造美國政府的運作效率。而掌舵這艘船的,正是伊隆·馬斯克。他的方法,完全跳脫了傳統框架,讓華盛頓的老派官僚們目瞪口呆。
DOGE 不是永久性的政府部門,而是一個臨時組織,計劃在 2026 年 7 月 4 日美國獨立日當天解散。它的任務很明確:打破官僚主義的桎梏,砍掉不必要的法規和開支,讓納稅人的每一分錢都花得更有價值。
第一個超能力:無限制的數據訪問權。
DOGE 被賦予了一把『萬能鑰匙』。川普簽署命令,允許這個部門直接存取所有聯邦機構的非機密系統——從財政部的支付平台,到醫療保險和社會福利的核心數據庫。過去,傳統審計員想要拿到這些資料,得層層申請,耗時數月,甚至數年,還可能被拒絕。而 DOGE 呢?他們直接跳過繁文縟節,一鍵進入。比如說,財政部每年處理超過 5 兆美元的支付,DOGE 接管後,發現數十億美元的可疑款項,直接凍結,毫不手軟。這就像給了他們全通的門卡,讓他們在政府內部橫衝直撞。
第二個超能力:『駭客團隊』與 AI 工具。
別以為 DOGE 是什麼西裝革履的官僚團隊。恰恰相反,這群人平均年齡不到 30 歲,許多是從特斯拉、SpaceX 和 xAI 借調過來的工程師。他們不是拿著計算器和報表檢查賬目,而是用演算法和 AI 掃描數據異常。比如說,他們開發了一套系統,能瞬間分析醫療保險的每一筆支付,抓出重複付款或者詐欺行為。還有一個例子:某個部門的採購合約,紙面上顯示一個螺絲價值 500 美元,AI 立刻標記這比市場價高了 10 倍,然後直接推送給馬斯克審查。對比之下,傳統審計靠人工抽樣,可能幾個月才找到一兩個問題,而 DOGE 的技術,能即時掃描全部數據,效率高得嚇人。
第三個超能力:『透明化』的社群媒體戰。
馬斯克可不滿足於在會議室裡寫報告。他把戰場搬到了 X 平台,直接公開每一筆『浪費證據』,讓全民當裁判。比如,他曾發文揭露某個聯邦機構花了 1300 美元買一個咖啡杯,還附上照片和發票,瞬間引爆輿論。又比如,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每年花費數十億美元在國際援助上,DOGE 卻發現其中一半資金流向了不知名的小型 NGO,實際效果幾乎為零。這些曝光不僅讓民眾憤怒,也給政府施加了巨大的改革壓力。馬斯克的邏輯很簡單:『陽光是最好的消毒劑。』透過公開透明,他把效率變成了全民運動。」
「這些超能力,讓 DOGE 在短短幾週內挖出了數千億美元的浪費。但這只是冰山一角。為什麼政府浪費會如此猖獗,甚至連傳統審計都無能為力?讓我們進入第二部分,揭開這個『結構性癌症』的真相。」
「政府浪費不是什麼新鮮事。幾乎每個國家都聽過類似的故事:預算超支、項目爛尾、資金下落不明。但為什麼連美國這樣的民主國家,也難以根治這個問題?答案藏在系統的深層結構裡,就像一場永遠治不好的『癌症』。
第一個病灶:官僚體系的『自我增生』。
政府的運作就像一台失控的機器,越跑越慢,還不停長出新的零件。比如說,一座橋的建設預算,可能需要經過 12 個部門審批,每個環節都衍生出顧問費、會議費、延遲成本。DOGE 在調查美國人事管理局(OPM)時發現,這個管理聯邦員工的機構,光是自己就有 200 萬人,而其中 15% 的職位,要麼完全重疊,要麼連具體工作內容都說不清楚。這些部門的存在,不是為了服務民眾,而是為了自我延續。就像馬斯克在 X 上說的:『政府不是在解決問題,而是在製造問題來證明自己有存在的必要。』
第二個病灶:利益集團的『標案遊戲』。
錢從哪裡漏出去的?很大一部分是被有心人『合法』拿走的。比如,國防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每年從五角大樓拿到 500 億美元訂單,但 DOGE 揭露,他們賣給政府的一個零件,成本比市場價高出 300%。這不是偶發事件,而是系統性問題。企業透過政治獻金和遊說,牢牢綁定政府合約,形成一個閉環的利益鏈。這種現象不只在民主國家存在,極權政府也有類似的裙帶關係,只是玩法不同而已。無論哪種體制,這套『標案遊戲』都在把納稅人的錢,變成少數人的提款機。
第三個病灶:問責機制的失效。
你可能會問,既然有審計局這樣的機構,為什麼不阻止這些浪費?答案很殘酷:問責機制早就形同虛設。比如,衛生與公眾服務部每年發現數十億美元的醫療詐欺,但實際起訴率不到 1%。為什麼?因為審計報告一旦出爐,往往被政治壓力壓下來,或者不了了之。更糟糕的是,公務員文化裡有一種心態:『不做不錯,一做怕丟飯碗。』這種保守心態,讓任何改革都寸步難行。傳統審計局就像一個疲憊的醫生,面對癌症,只能開點止痛藥,卻不敢動手術。」
每次新政府上台,都喊著要改革財政、減少浪費,但結果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為什麼會這樣呢?咱們拿馬來西亞的例子來說說。
2018 年,馬來西亞的希盟政府上台,財政部長林冠英雄心勃勃,想清理財政爛帳。但他很快就發現,阻力太大了。政府內部的官員、跟政府有勾連的商家,都不想改,因為浪費和腐敗對他們有好處。改革動了他們的蛋糕,他們自然拼了命地擋。
再說執行難度。要糾正 那種數據錯誤,光查幾千筆記錄就得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馬來西亞也是一樣,想查清所有政府計畫的成本,簡直是大海撈針。新政府上台時間有限,哪有精力做這麼大的工程?
還有政治意願的問題。當時的林冠英和現任貿工部長拉菲茲都想改,但他們得顧忌執政聯盟的穩定。如果改革得罪了太多人,可能連政權都保不住。所以,很多時候他們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改革就不了了之。
相較之下,川普給 DOGE 開了綠燈,Elon Musk 又有技術和權限加持,才做了別人幹不了的事。
「這就是 DOGE 登場的背景。他們不是來修補系統,而是要推倒重來。但這種激進的做法,究竟帶來了什麼影響?它真的能治癒美國的財政黑洞,還是會帶來更大的混亂?讓我們進入第三部分,看看這場革命的成果與隱憂。」
第三部分:DOGE的影響——美國的覺醒,世界的隱憂
「DOGE 的出現,像一劑『震盪療法』,讓美國政府被迫面對自己的病症。但這種破壞式創新,也帶來了巨大的爭議,甚至可能改變全球治理的格局。
第一個影響:美國政府的『震盪療法』。
到 2025 年 2 月,DOGE 已經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節省了 378 億美元,長期目標是 2 兆美元。他們的做法很簡單,也很暴力:直接砍掉低效部門。比如,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被徹底解散,總務署(GSA)的預算也被縮減 50%。馬斯克的邏輯是:『如果一個部門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那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但這種激進做法也引來反彈。19 個州聯合起訴 DOGE,指控他們『非法存取個人數據』,聯邦法院一度下令凍結其權限。這場官司還在進行,但已經讓人們開始質疑:效率和合法性,到底哪個更重要?
第二個影響:科技治理的全球實驗。
DOGE 不只想省錢,還想改變政府運作的方式。他們正在推動一個大膽計劃:把財政系統搬上區塊鏈。每筆支出都公開透明、可追溯,任何人都能看到錢花在哪裡。如果成功,這可能成為未來『數位政府』的範本,各國都會爭相效仿。但風險也很明顯:區塊鏈雖然安全,但並非無懈可擊。如果駭客入侵,整個國家的醫療和社福系統可能瞬間癱瘓。更不用說,透明化也可能暴露民眾的隱私數據。這是一場豪賭,賭贏了是歷史性突破,賭輸了可能是毀滅性災難。
第三個影響:權力制衡的危機。
馬斯克的角色格外引人矚目。他既是特斯拉和 SpaceX 的 CEO,又被視為 DOGE 的實際主導者,這種『球員兼裁判』的雙重身份,讓許多人感到不安。
雖然川普已經公開說不會讓參與任何太空和能源相關的討論,但是從公務員的角度來看,當真正發現這些企業有問題時,誰又敢得罪手持尚方寶劍的世界首富呢?
。批評者認為,這種情況不僅可能涉及利益衝突,還潛在威脅到民主制度的制衡機制。專家警告,若行政權力過度集中於一個缺乏充分監督的部門,甚至某個個人的手中,美國長久以來的權力分立原則可能面臨空洞化的風險。對此,馬斯克的回應一如既往直截了當:『效率比程序更重要。』然而,這句話能否說服所有人,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起碼說服不到我。
「DOGE 是一場高風險的賭注。它用科技打破了官僚的高牆,證明效率是可以實現的。但與此同時,它也暴露了民主體制的脆弱,甚至可能埋下新的危機。當『效率』成為唯一的信仰,我們是否正在犧牲更重要的價值:公平、隱私,和權力的平衡?這場革命還遠未結束,而它的後遺症,或許才剛剛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