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治概況,高市早苗上任一週就失去盟友!

大家好,我是李偉康。今天要跟大家談談日本的政治現況。大家最近都聽說日本可能會出現第一位的女性首相,但是最近公明黨正式退出了與自民黨長達25年的執政聯盟。使剛剛當上自民黨黨魁的高市早苗,要成為首相的夢瞬間陷入不確定的情況。

很多觀眾可能對日本政治不熟,我們先來科普一下日本的政治制度。日本和馬來西亞一樣,是議會內閣制,也就是說,誰能當首相,不是人民直接選,而是由國會眾議院的議員投票決定。只要某個政黨或聯盟在眾議院掌握過半,也就是465席裡的233席以上,那個黨的領袖幾乎就能自動成為首相。這也是為什麼日本的「執政聯盟」這麼重要——它不只是合作,而是誰能執政的關鍵門票。

從1999年開始,日本政治就幾乎由「自民黨+公明黨」主導。自民黨代表傳統保守派,重經濟、重外交安全;公明黨則是中間偏左,背後有創價學會這個佛教團體,主張和平主義、重社會福利。這對「政壇夫妻檔」合作了超過二十五年,儘管時有摩擦,卻一直是日本政治穩定的核心。

但這段關係,現在終於破裂了。

公明黨黨首齋藤鐵夫在與自民黨會談後直接宣布:「我們要回到原點,暫時結束合作關係。」理由是自民黨遲遲沒有在「政治獻金醜聞」上給出具體改革方案,而高市早苗對此的回答,令他們完全不滿意。公明黨甚至明確表示:「如果改革不可能達成,那我們不可能在首相提名中寫下高市早苗的名字。」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就是不支持她當首相。

這麼一來,日本的政局馬上進入不穩狀態。日圓下跌,日經指數收低,外界開始懷疑日本是否會面臨新一輪政治混亂。那我們來看數字。目前日本的國會分成兩院——眾議院和參議院。

眾議院總共有465席,在2024年選舉之後,自民黨和公明黨聯盟只拿下大約215席,失去了過半的233席門檻。也就是說,即使兩黨聯手,也不再是多數。反對黨的總席次超過260席,主要包括立憲民主黨、日本維新會、國民民主黨等多個政黨。

上議院,也就是參議院,有248席。自民黨目前約101席,公明黨21席,同樣沒有過半。這意味著無論在上院還是下院,日本的執政聯盟現在都處在「懸浮狀態」——法案要靠談判通過、預算案也得逐一協商。

那觀眾可能會問:既然執政聯盟都沒過半,那為什麼在野黨不趁機組政府呢?

這問題很合理,但日本政治的現實沒那麼簡單。首先,雖然自民黨失去了過半,但它依然是國會裡席次最多的單一政黨。換句話說,它還是「最大黨」。而在日本的政治文化裡,「最大黨」有天然的執政優勢,除非其他黨能快速組成聯合陣線,否則不會有人輕易推翻現政府。

第二,日本的在野黨太分散了。立憲民主黨偏自由派,維新會偏右中間,社民黨偏左,國民民主黨又偏中,這些黨在政策上互相牴觸。有人主張廢核能,有人支持防衛擴軍,有人反對修改憲法。你要他們一起推一個共同首相候選人,本身就像要一群人同時在不同方向划船——幾乎不可能。

第三,日本政治的運作重視「行政經驗」與「選民授權」。即使在野黨理論上能湊出過半席,但若沒有經歷大選授權就接管政權,社會上會質疑合法性。日本選民普遍對突如其來的政權更替很敏感,會擔心政策不連貫、經濟受衝擊。所以即便執政方失勢,國會也不會自動「換政府」,而是先觀察、再決定是否提前大選。

第四,日本的議會程序很繁瑣。要更換首相,必須由眾議院進行「首相指名選舉」,在野黨要先就候選人達成共識,並確保能過半。若沒人過半,還要再進入第二輪、第三輪投票。而目前沒有任何在野黨能單獨拿下超過100席。即使所有在野黨聯合,也仍需要中間小黨或無黨籍議員的支持,這就使局勢更加不穩定。

第五,有些小黨甚至不願意選邊站。他們選擇棄權或保持中立,希望用這種方式換取政策談判的空間。結果就是——在野聯盟湊不出過半票數,自民黨反而能靠部分中間派議員維持「少數政府」的形式執政。

這種情況在日本不是第一次。2009年民主黨曾短暫取代自民黨執政,但由於內部分歧、政策搖擺,三年後又被選民趕下台。從那時起,日本社會對「聯合政府」有一種戒心,大家寧願要穩定,也不想再經歷一次短命內閣。

回到高市早苗。她今年64歲,是第一位有機會成為日本女性首相的人,主張強化國防、修憲、減稅,對中國與韓國的態度相對強硬,也多次參拜靖國神社。她的導師是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因此被視為「安倍派」的精神接班人。公明黨的不滿,就在於這些保守立場與他們的和平主義背道而馳。

不過,即使政治分歧再深,日本的政黨文化一向是「妥協的藝術」。公明黨說的「暫時結束合作」,有可能是一場談判策略。雙方都在試探底線,也在爭取主導權。對高市來說,她需要時間去協調、讓步,否則她的首相夢恐怕就要夭折。

從整體來看,日本現在面臨的是一個「弱政府+強問題」的局面。人口老化、勞動力短缺、經濟停滯、能源轉型、以及區域安全壓力,每一項都需要強而穩的政治中心才能處理。政局不穩,意味著決策延遲、改革受阻、外交影響力下降。尤其是十月底,美國總統川普即將訪日,這對日本新政府將是一次外交考驗。

我個人的看法是,這次的危機雖然讓日本政治陷入短期混亂,但也可能是一次結構調整的機會。長期執政的自民黨若不反省、改革、清理醜聞,就可能面臨真正的政權轉移。相反,如果能在壓力下促成制度透明化,那也許是民主成熟的表現。

那我也想聽聽你怎麼看——

你覺得日本會迎來一位真正的女性首相嗎?還是最終又會被黨內保守派換人?

你覺得聯合政府這種體制,是穩定還是妥協的產物?這樣的情境,會不會對馬來西亞有參考的價值呢?請在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

如果你覺得這支影片有幫助,請訂閱、分享和轉發,讓更多人知道這個議題,我是李偉康,感謝你的收看, 我們下個影片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