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性侵嫌犯考SPM,教育部長最沒擔當的決定!

大家好,我是李偉康。你有沒有發現,這個國家很多部長在面對爭議時,都有一個共同的毛病——他們只會“依法行事”,卻不懂得“以人之心”行事。最近這起馬六甲校園集體性侵案,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四名十七歲的學生涉嫌強姦一名十五歲的女學生,還把整個過程拍下來。全國人民都在憤怒、在心疼。可是全國媒體的焦點,都只是聚焦在教育部長法德莉娜的一個冰冷的決定—讓他們繼續考 SPM的言論。

她的理由是:「不希望嫌犯在教育上被落下。」聽起來很高尚,對吧?但在這個時候說這句話,簡直就是對受害者的一種輕蔑。因為當全國都在質問“教育部怎麼確保學校安全”的時候,她卻在關心嫌犯的未來。這不是公平,這是政治冷感。

我必須說,教育部長不是法官,她是政治人物。而政治人物最大的任務,不是去背誦法律條文,而是要理解社會情緒,知道人民此刻需要什麼樣的聲音。人民此刻需要的,不是你提醒我們「嫌犯還沒被定罪」,而是你能夠站出來,明確說一句:「這樣的暴力行為在校園裡絕不被容忍。」這一句話,就能安撫千萬個父母的心。

我們不是要她去干預司法程序,也不是要求她去判罪,我們要的是態度。態度代表道德高度。你身為教育部長,代表的是這個國家的價值觀。你的沉默、你的模糊、你的避重就輕,都在傳遞一個訊息——教育體系的權力比孩子的生命更重要。這才是真正讓人心寒的地方。

更諷刺的是,教育部說他們「已經提供心理輔導給受害者」,但你有沒有發現,每次事件發生,教育部講的都是同一句?沒有進度、沒有報告、沒有制度改革。那這樣的回應,和 AI 機器人有什麼差別?這就讓人不得不問,如果政治人物只是一板一眼照著法律行事,那這個部長的位置誰坐都沒有差別。

政治人物的價值,在於他敢不敢在社會需要方向時,給出態度。比如說,美國右派代表人物 Charlie Kirk 遇刺案發生時,川普第一時間就出來講話,明確說:「希望兇手被判死刑。」那時候嫌犯也還沒被定罪,但川普知道,這個國家需要看到正義的姿態。他知道一個政治人物的語言,本身就是社會療癒的一部分。

反觀我們的教育部長,她選擇的卻是“中立的安全”。但有時候啊,過度的中立,本身就是一種偏袒。因為你不表態,就等於讓加害者繼續佔據輿論的空間。你讓全國人民看到的,不是“公平”,而是“冷血”。

更令人失望的是,這位部長本身是政治委任的,她不是文官。政治委任者的職責,是要展現領導力,要在關鍵時刻做出有爭議但有勇氣的決定。你不能永遠拿“程序”來擋箭。程序是官僚的藉口,態度才是領導的靈魂。

我知道,有人會說她只是遵守法律,怕說錯話會被利用。但問題是,你的沉默也會被利用。當教育部選擇讓這些嫌犯繼續考試,整個社會看到的不是法律的尊嚴,而是體制的怯懦。人民在等待的,不是結論,而是姿態——一個明確的姿態,告訴我們:教育部站在孩子這一邊。

說白了,這不是教育問題,這是公關危機。她應該在第一時間召開記者會,表達對受害者的支持,宣布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同時暫停嫌犯的應試資格,直到案件結束。這樣的決定也許會被質疑,但至少讓人民看到她有骨氣、有主見、有道德方向。

可惜,現在看到的教育部長,只是行政的影子。她選擇了最安全、最沒有風險的做法,但也失去了人民的信任。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如果內閣真的要改組,教育部應該是第一個被換下的部門。因為教育不只是課本和考試,它是這個國家價值的根。當教育部長無法展現價值觀,整個制度就會跟著墮落。

我們的孩子應該在學校裡學會尊重,而不是恐懼。教育部應該是保護孩子的盾,不是冷血制度的代表。這次事件裡,教育部錯失了一個重建社會信任的機會。

最後如果我是教育部長,我會暫停嫌犯的考試資格,等法院裁決後再決定。馬來西亞的教育體系需要全面改革,不能再官僚冷感。

請在留言告訴我你的看法。因為只有輿論的壓力,才能讓政治人物重新記起,他們不是被任命來背法條的,是被人民選上來代表公義的。如果你覺得這支影片有用,請訂閱、分享和轉發,讓更多人知道這個議題,我是李偉康,感謝你的收看,我們下個影片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