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選舉,不只是沙巴的事!

大家好,我是李偉康。今天我們來聊沙巴州的州選舉。還沒開始前,先和大家快速的回顧沙巴的政治歷程,沙巴的政治可說是馬來西亞歷史上最多變也最精彩的一章。從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聯邦開始,沙巴就一直在中央與地方權力之間尋找平衡。

建國初期,沙巴由地方政黨主導,1967年起USNO在首任首席部長敦穆斯達法領導下執政,代表穆斯林馬來社群的力量。1976年,非穆斯林原住民為主的「沙巴團結黨」(BERJAYA)上台,並與聯邦執政的國陣(BN)結盟,成為國陣體系的一部分。到了1985年,史上首次出現地方政黨挑戰國陣的成功案例—「沙巴聯合黨」(PBS)以地方自主與反聯邦干預為號召,在州選中擊敗國陣執政的 BERJAYA,這成為沙巴政治自主意識的象徵。

PBS 執政後雖一度加入國陣,但因不滿中央干預,在1990年退出,導致關係惡化。1994年,雖然PBS再次贏得州選,但多名議員在選後跳槽支持國陣,使國陣重奪政權,開啟長達24年的國陣時代,期間多任首席部長依序由巫統與地方盟黨輪替。2018年是重大轉折,國陣在全國政權倒台後,沙巴地方政黨 WARISAN 崛起,與希盟合作組成州政府,首席部長是沙菲益阿達(Shafie Apdal),他成為沙巴歷史上第一位非國陣背景的州領袖。可是2020年,因議員倒戈與政治重組,哈芝芝諾(Hajiji Noor)領導的「沙巴人民聯盟」(GRS)取代 WARISAN 成為執政聯盟,並與聯邦政府合作。如今的沙巴政治進入地方聯盟時代,政權不再由單一陣營壟斷,而是多股勢力共治的格局。這段歷史顯示,沙巴的政治變化其實反映了地方自主與聯邦中央之間持續的拉鋸戰,也讓沙巴成為馬來西亞政治最具活力與不確定性的州屬。。

說回這次的州選舉,這一場比賽還沒開打,全國媒體已經把它當成總決賽在看。這次沙巴州選舉,對安華政府來說,就是這樣的一場比賽。沙巴首席部長哈芝芝在十月六日宣布解散州議會,意味著全國正式進入「選舉季節」。分析人士都說,這一場選舉,不只是地方政府的更替,更是安華領導下的 Malaysia Madani 能否跨越半島,獲得東馬信任的一次全民測試。

為什麼這場州選這麼重要?因為沙巴是安華在聯邦執政的「關鍵支柱」之一。2022 年全國大選後,沒有任何一個政黨能單獨執政。安華在這個背景下組成聯合政府,而沙巴的執政聯盟——由哈芝芝領導的「沙巴人民聯盟」(Gabungan Rakyat Sabah, GRS)——當時選擇支持安華,這個決定讓安華成功鞏固國會多數,避免了政局動盪。作為回報,聯邦政府給予沙巴相當多的發展資金與部長職位。

安華過去四份財政預算案裡,給沙巴的發展撥款高達近三百億令吉,是全國最高的州屬之一。這筆錢主要用在基礎建設、供水、電力、醫療和教育的改善上。可是,問題是——錢花了,民眾真的感覺到改變嗎?這就成為這次選舉的最大焦點。

就像我上個影片說的那樣,沙巴是全國最貧窮的州屬,沒有之一。根據官方數據,2023 年沙巴人均收入大約三萬一千令吉,只是吉隆坡的四分之一。換句話說,一個在沙巴工作的家庭,即使雙薪,也可能比半島中產的生活水平差一大截。更現實的是,沙巴至今仍然有地區長期缺水、停電。你能想像嗎?在一個被稱為「資源豐富」的州裡,人民卻還要為最基本的生活條件煩惱。

這種落差,使得安華政府的「文明經濟」願景在沙巴受到考驗。民眾會問:你說的「包容」、「公平」、「永續」到底什麼時候會實現?政治學者說:聯邦政府的願景與地方執行之間存在「延遲」。承諾有了,但轉型的成果還沒被看到。這當中涉及一個老問題——聯邦與州政府的協調效率。計畫常常卡在官僚層級,或地方執行力不足,結果讓民眾覺得「聽了很多年,但什麼都沒變」。

另一方面,沙巴的政治生態本身就複雜。這裡的政黨很多,幾乎每一屆選舉都得「拼湊聯盟」才能組成政府。哈芝芝的 GRS 聯盟雖然是執政方,但他必須倚靠安華的希盟(Pakatan Harapan)合作才穩得住政權。這樣的結構也意味著,一旦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出現裂痕,整個州政府隨時可能瓦解。

更麻煩的是,近幾個月沙巴政府內部接連出現醜聞。六月,GRS 兩名議員被控收賄,涉及協助商人獲取礦業開採許可。八月又發生一宗 13 歲女學生 Zara Qairina Mahathir 的校園霸凌致死案,引發全州抗議,民眾指責政府掩蓋真相。這些事件動搖了哈芝芝政府的形象,也讓聯邦的安華政府間接受到連帶壓力。畢竟,他與 GRS 是政治盟友,民眾不會分得那麼細。

從選舉策略來看,這次沙巴共有 72 個州議席,要過半就要拿到至少 38 席。但根據目前的分析,沒有任何單一政黨能拿下簡單多數。這意味著,最終還是要靠「組合拳」——誰能在選後組出聯盟,誰就能執政。這種狀況其實很符合沙巴的政治傳統,也再次突顯「沙巴為沙巴人」(Sabah for Sabahans)這句老口號的現實意涵。當地選民更關心的是:「誰能讓水流來,電通了,路修好」,而不是哪個政黨口號比較響亮。

如果從全國視角來看,這場沙巴州選將成為安華 2028 年全國大選前的第一個「壓力測試」。一旦希盟與 GRS 聯盟能在這裡守住執政權,將有助於穩定聯邦信任度,也能向市場和國際投資者傳遞政治穩定的訊號。但反之,如果敗選,那將被解讀成「民心轉向」的前兆,尤其在經濟放緩、生活壓力上升、以及宗教與文化議題兩極化的氛圍下,聯合政府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這就是為什麼媒體會說:「沙巴選舉,不只是沙巴的事,而是整個馬來西亞政治的風向球。」這場選戰的結果,將決定安華政府能否繼續穩定執政,能否說服選民「文明經濟」不只是口號,而是能在最邊緣地區開花結果的政策。

如果你覺得這個影片有幫助,請訂閱、分享和轉發,讓更多人知道沙巴選舉的重要性,因為它不只是東馬的故事,它關乎整個國家的方向。我是李偉康, 謝謝你的收看,我們下個影片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