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扣押馬來西亞援助船隊,安華的外交考驗

大家好,我是李偉康。馬來西亞最近陷入了兩場看似矛盾,但其實又緊密相關的國際事件。第一,就是安華確認邀請美國總統川普出席這個月在吉隆坡舉行的東盟峰會;第二,就是以色列軍方扣押了12名馬來西亞人在加薩外海參與的「GSF 全球堅忍船隊」。這兩件事放在一起,讓馬來西亞的外交處境變得更加複雜。

我們先說最新的發展。十月二號凌晨,這支船隊在加薩外海遭到以色列軍方攔截,其中至少有12名馬來西亞人被帶走,包括一些演藝圈人士、社交媒體名人和行動分子。他們在被拘留前錄下影片,拿著馬來西亞護照呼籲政府營救。他們強調,這趟任務是和平的、合法的,沒有任何暴力行為。這些聲音很快傳回馬來西亞,輿論一片憤怒。

首相安華立刻表態,強烈譴責以色列的行為,形容這是踐踏國際社會的良知。他承諾會透過一切法律途徑追責,確保馬來西亞人的安全。這支船隊由馬來西亞、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馬爾代夫、菲律賓和泰國的小船組成,目標就是要打破封鎖,把援助送進加薩。

馬來西亞外交部也發表聲明,說這是一個合法的人道行動,按照國際法是完全正當的。前英國外交官甚至公開表示,以色列在公海攔截船隻,是「明顯非法」,因為這些船不在以色列的領海範圍之內。照國際海事法,公海上的船隻應該受自己所屬國家的法律管轄,不是以色列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安華面臨一個極大的矛盾:一方面,他要在國內強烈表達對巴勒斯坦的支持,維護馬來西亞人的安全;另一方面,他卻同時決定邀請美國總統川普來參加東盟峰會。這件事自然引來更多討論——很多人會問,既然美國是以色列最強大的支持者,馬來西亞是不是陷入了自相矛盾?

這裡就要回到安華的外交考量。根據東盟的慣例,主席國必須邀請所有對話夥伴的領袖。這不是「選擇性邀請」,而是制度要求。如果馬來西亞因為加薩問題把川普排除在外,將來東盟還有什麼資格自稱「中立平台」?這就是為什麼學者會說,這是一個「低風險」的決定:雖然會有抗議,但並不會破壞東盟的整體架構。

另一方面,美國和東盟之間還有巨大的經濟議題。川普推行的互惠關稅,對東盟出口造成嚴重壓力。新加坡的產品要被課10%,寮國和緬甸更高達40%。這些政策引起東盟普遍不滿。如果川普來到吉隆坡,這就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各國可以當面表達訴求,提醒美國不要因為短視的保護主義而失去整個東南亞市場。

換句話說,安華此刻正在同時打兩條戰線:一條是「原則戰」,在國內和國際舞台上聲援巴勒斯坦、譴責以色列;另一條是「務實戰」,在區域外交中維護東盟的平台,確保美國總統願意現身,讓這個舞台不會被邊緣化。

當然,這樣的雙線策略也有代價。馬來西亞社會對巴勒斯坦的支持情感極為強烈,這次馬來西亞人被扣押,更是火上加油。如果在東盟峰會上,安華看起來對川普過於友好,那麼在國內會被批評「雙面人」。但如果完全不與川普互動,那就等於浪費了峰會的機會。這種兩難,正是小國在國際秩序裡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對於以色列扣押人道船隊這件事,其實不只是馬來西亞要面對。整個國際社會也陷入尷尬。因為按照國際法,這樣的攔截並不合法。但美國長期以來在安理會保護以色列,導致很多國際機制難以真正發揮作用。這也是為什麼安華在聲援巴勒斯坦時,總是同時強調要「走法律途徑」——因為如果沒有一個制度化的國際支持,馬來西亞單打獨鬥也沒有辦法。

接下來,問題會更複雜。等到川普真的在十月底來到吉隆坡,安華一定會在會場上提出巴勒斯坦和加薩的議題,尤其是這次馬來西亞人被扣押,更不可能沉默。但同時,他也必須把握住與川普直接互動的機會,爭取經貿上的利益。這就是外交最難的地方:要同時維持道義和務實,既要大聲譴責,又要坐下來談判。

總結來說,這次事件讓我們看到馬來西亞外交的兩面。以色列攔截援助船隊,凸顯馬來西亞在國際正義議題上的立場;川普受邀出席東盟峰會,則反映我們在區域經濟和戰略上的務實。兩者放在一起,對安華來說是一場艱難的平衡,但也正是這種平衡,決定了馬來西亞在國際舞台上的角色。

那麼,你怎麼看?你覺得馬來西亞應該更強硬,把外交原則放在第一位?還是應該像現在這樣,務實與原則並行,既爭取巴勒斯坦的正義,也維護東盟的區域利益?歡迎你在留言告訴我你的看法。

如果你覺著這個影片有用,請訂閱分享和轉發,讓更多人知道這個問題,我是李偉康,感謝你的收看,我們下個影片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