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政局一夜崩塌,Z世代推翻體制

大家好,我是李偉康。今天要談的是導致尼泊爾政府倒台的抗議活動。這個國家距離馬來西亞不算太遠,但對很多人來說感覺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可能你樓下的保安或者工廠的工友是來自這個國家,又或者你也聽説過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就在這裡。但是同時你又對這個國家的認知少之又少,甚至在地圖的什麼地方都指不出來。那麼今天就來談談尼泊爾這個國家,和這場讓讓它陷入權力真空,自2008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抗議活動。

在正式進入事件之前,先來一段「科普」。尼泊爾是一個內陸國家,位於南亞,北接中國,南邊和東西三面都與印度接壤。它的面積大約是馬來西亞的三分之一,人口大約三千萬。尼泊爾最著名的地理特色,就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就在這裡。宗教上,超過八成的尼泊爾人信奉印度教,佛教徒大約一成左右,其他則是少數派。尼泊爾的經濟並不強大,人均GDP不到馬來西亞的十分之一,大部分收入來自農業、旅遊,還有大量的海外勞工匯款。許多尼泊爾青年都到中東或東亞打工,依靠寄回來的錢養家。這樣的國情,也解釋了為什麼一旦國內政治陷入混亂,年輕世代的不滿會特別強烈。

除了地理和經濟,還必須理解尼泊爾的政治體制。尼泊爾在2008年廢除了延續240年的君主制,成為聯邦民主共和國。這意味著尼泊爾是一個多黨制議會民主國家,國會分為上議院「國民院」和下議院「眾議院」。總統是國家元首,但主要屬於禮儀性角色,實際的行政權力掌握在由眾議院產生的總理手中。問題是,尼泊爾的政黨林立,經常出現聯合政府,導致政局極不穩定。從2008年以來,短短十多年裡已經更換了十四位總理,平均壽命不到一年。政治人物為了權位頻繁跳槽,政黨之間合縱連橫,缺乏穩定的治理。

而這次下台的總理奧利,就是這種政治結構中的典型人物。他所屬的政黨是「尼泊爾共產黨,簡稱尼共。這是一個長期在尼泊爾舉足輕重的左翼政黨。奧利本人是資深政治人物,從2008年民主化以來,已經四度出任總理。他在2022年和主要反對黨「尼泊爾大會黨」組成聯合政府,但這段合作關係並不穩定。事實上,尼共與大會黨是尼泊爾最主要的兩大傳統政黨,輪流執政卻同樣飽受貪腐和效率低下的批評。這也是為什麼這次的群眾運動,並不僅僅針對奧利本人,而是整個政治精英階層都成為眾矢之的(zhòng shǐ zhī dì)。連前總理、現任反對黨大會黨主席也在抗議中遭到圍攻,他的私人住宅也被縱火。這清楚反映出人民已經對所有傳統政治勢力徹底失去耐性。

那麼,事件是怎麼開始的?一開始是由年輕一代的抗議引起,主要是「Gen Z」年輕人,他們對貪污和寡頭政治的不滿,早就累積了很久。9月8日當天,首都加德滿都爆發了大規模抗議,群眾主要是年輕人,他們不顧宵禁走上街頭。警方動用催淚彈和橡膠子彈驅散,甚至傳出實彈射擊,造成至少19人死亡。隨著消息傳出,示威迅速蔓延到其他城市。短短一天之內,整個國家陷入前所未見的混亂。

9月9日,抗議進一步升級。數千名示威者衝入聯邦議會大樓,放火焚燒。首都街頭濃煙滾滾,連機場也一度被迫關閉。就在這樣的壓力下,時任總理奧利在當天下午向總統遞交辭呈,結束了他的第四次執政。當辭職的消息傳出,街頭的抗議者一度歡呼,甚至在議會大樓的牆上寫下「We won,我們贏了」的字樣。但很快,夜幕降臨後,軍方開始進駐街頭巡邏,局勢才稍微平息下來。

很多人會問,這場政變的導火線是什麼?答案出乎意料:是社交媒體。奧利政府在9月4日突然宣布封鎖Facebook、YouTube、WhatsApp、Instagram和X,理由是要打擊假消息和詐騙。但對年輕世代來說,這無異於封殺言論自由。當局原以為只是一個技術性管制,卻沒料到引爆了世代積怨。短短幾天之後,抗議浪潮一發不可收拾。雖然政府在9月8日晚上就急忙撤銷封鎖,但為時已晚,年輕人的怒火已經燃燒起來。

如果只把這場動盪歸因於「社交媒體被禁」,那就太膚淺了。真正的問題在於結構性的矛盾。長期以來,尼泊爾政壇貪污腐敗、裙帶關係盛行。官員子女過著奢華的生活,而普通青年卻面對高達20%的失業率。根據世界銀行數據,平均每天有大約2000名尼泊爾年輕人被迫出國打工,因為國內根本沒有機會。這種落差讓Z世代的年輕人徹底對體制失去信任。當政府又剝奪了他們僅剩的發聲平台,爆發也就水到渠成了。

更特別的是,這場政變並不是傳統軍事政變。軍方在這次事件裡並沒有奪權,而是被動地被要求出動維持秩序。主導運動的,其實是一群沒有明確領袖的年輕人。這是尼泊爾歷史上第一次,由社交網絡時代成長的一代,用街頭運動推翻了一位總理。甚至連反對黨領袖也沒能幸免,他們同樣被示威者圍攻。可以說,這是一場針對整個政治精英階層的總清算。

國際社會也高度關注。印度迅速在邊境加強安保,並派軍隊保護加德滿都的印度大使館。中國外交部則呼籲尼泊爾恢復秩序,並提醒在當地的中國公民注意安全。美國國務院公開表態,支持尼泊爾年輕人追求清廉政治的訴求,同時呼籲政府尊重和平示威的權利。聯合國秘書長也要求透明調查死亡事件。可以說,國際社會普遍希望尼泊爾能和平過渡,不要讓動盪外溢影響區域安全。

那麼尼泊爾接下來會怎麼走?目前,軍方和示威代表正在協商成立臨時政府。有趣的是,年輕人提出讓前首席大法官蘇希拉·卡爾基出任臨時總理,以示中立公正。據說她本人也願意承擔這個角色。如果這個方案落實,尼泊爾或許能暫時穩住局勢。但問題在於,這些年輕人的怒火不是一時之間可以消散的。如果新政府不能真的打擊貪腐,不能創造更多經濟機會,那麼抗議還有可能捲土重來。

這次的示威也付出了很大社會成本,在經濟層面,超市、汽車展廳、旅館被焚毀,數以千計的工作崗位化為烏有。世界銀行原本預測尼泊爾今年經濟成長率會達到 4.5%,但現在這個目標恐怕要落空。尤其是觀光業,本來在疫情後逐漸復甦,但若遊客覺得尼泊爾不安全,誰還敢去喜馬拉雅登山?加上私人企業遭殃,外資短期內肯定不會進來。這是一個全國都要付出的代價。

尼泊爾並不是孤立的例子。就在過去幾個月,印尼因為國會議員加薪風波,群眾憤怒爆發全國暴動;而在法國,退休改革、油價上漲,也曾讓巴黎街頭陷入火海。尼泊爾這次的主角是「Gen Z」,印尼是勞工與外送員,法國是中產階級與工會。不同國家,不同群體,但共同的心聲就是:他們受夠了被無能與貪婪的政治階層壓迫,他們要打破這種平衡,爭取更多的話語權。

拉回我們馬來西亞。雖然我們沒有出現尼泊爾那樣的全面失控,但我們是不是也感受到相似的張力?當我們看到鄰國一場又一場的示威,其實也像是在給我們敲警鐘。權力是不是過度集中在政府手中?政府能不能在問題爆發之前,先和人民實現有質量的對話?如果我們總是等到街頭爆發、等到有人犧牲,才開始反省,那代價就真的太大了。願天佑馬來西亞,最後如果你覺著這個影片有用,請訂閱分享和轉發,我是李偉康, 我們下個影片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