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拉之逝, 校園悲劇震撼沙巴

大家好,我是李偉康。今天是8月11日星期一,今天要和大家談的是一宗震撼全馬的校園悲劇,十三歲寄宿生扎拉,墜樓身亡的案件。案件從七月中發生到現在,已經快一個月了,但輿論的火越燒越旺,因為疑點太多,讓大家覺得,這不是單純的意外,而是一場真相可能被隱藏的悲劇。

七月十六日凌晨,沙巴吧巴縣的一所宗教寄宿中學,凌晨三四點,扎拉被發現躺在宿舍樓下的排水溝裡,全身是傷,昏迷不醒。宿舍樓有三層高,警方初步推斷她是從三樓墜下。之後她被送到亞庇的醫院急救,隔天不治身亡。令人震驚的是,警方最初很快將案件定為「意外墜樓」處理,在沒有驗屍的情況下,就讓家屬領回遺體下葬。根據法醫陳然致的看法, 除了這是因為警方失職以外,另一個可能性就是警方沒有接獲醫院的通知。因為沒有人向警方投報,導致遺體下葬後,警方才接獲通知。如果是這樣,那有可能是醫院的疏忽。在醫院工作的醫護人員,只要是可疑的案件,就一定要向警方投報,由警方調查清楚。

在穆斯林的入殮儀式上,母親諾萊達為女兒洗身時,他發現Zara背部有可疑瘀傷,於是他立刻報警要求重新調查。當消息傳出後,社交媒體瘋傳各種版本——有人說她被長期霸凌,有人指涉案的是背景很硬的官二代,甚至有謠言說校方阻止報警。當傳聞和權勢結合,整件事就變得複雜,以致公憤加劇。

在輿論壓力下,警方重啟調查,傳召大約六十名證人,包括舍友、宿舍管理員、老師及被點名的高年級生。但八月初,警方仍然傾向意外結論。

八月七日,一段扎拉生前和母親的對話錄音曝光,扎拉表達了對人身安全的害怕,暗示在校可能面對威脅,讓外界更懷疑她長期遭霸凌。八月八日起,山打根、斗湖、仙本那、拿篤等地出現燭光集會,人們穿黑衣,高喊「為扎拉討公道」,Justice for Zara 等等。集會的群情洶湧讓更多媒體高度關注和報導這個案件。就在當晚,總檢察署看完警方的報告後就直接退回,並指示警方掘墓驗屍。八月十日,四名資深法醫在家屬律師全程監督下,進行長達八小時解剖。家屬的律師證實,遺體上有多處傷痕和骨折,與網傳描述相符,但細節暫時不會公開,以避免妨礙警方的調查。

截至今天,警方尚未公佈完整驗屍報告,僅表示將根據新發現補強證據,必要時會召開死因研訊。首相安華、沙巴首長都表態不會包庇,但馬來西亞歷來有太多權勢人物涉案全身而退的例子,這次也是公信力的一次考驗。

這案子暴露了幾個制度漏洞:第一,寄宿學校安全管理——夜間巡查是否充足?高年級文化是否欺壓學弟妹?是否有安全的投訴管道?第二,警方驗屍制度——為什麼校園非自然死亡可以不驗屍就下葬?是否該立法規定校園離奇死亡必須強制法醫介入?第三,校方責任——如果有人霸凌扎拉,為何沒被制止?家長為何未被通知?過去兩年我們面對太多孩子在學校遭遇不幸的新聞,在校園安全這條路上,馬來西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還有老問題——權力會否干預司法公正。雖然政府承諾不包庇,但公信力要靠結果證明。如果有人涉案,就算背景再硬,也必須上法庭;若證據顯示非他殺,也要用完整透明的過程讓大眾信服。還有一個很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 那就是人雖然不是他而殺,可是卻因為他而死。

最後我想說的是這個案子在網路上被各種真假參半的說法淹沒。有人說她被丟進洗衣機,有人傳什麼女人尖叫的錄音是她的聲音,甚至還有更離譜的版本。但是律師已經出來否認,說這些都是造謠。

大家要明白,這種東西不是八卦,是會二次傷害家屬的。當你去轉發這些沒有查證的內容,你可能是在摧毀一個家庭僅存的尊嚴。作為觀眾、作為公民,我們要謹慎——你可以關心案件,可以要求真相,但不要用未經證實的東西去填補空白,因為那會讓真正的證據被淹沒,也會被警方拿來當藉口,說輿論干擾調查。

扎拉案的真相,不只是她家人想知道,全馬都在等答案。這不只是關於一個女孩的死,而是國家能否保護孩子,能否在權力面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我是李偉康,我們下個影片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