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種發明,它能讓人類生活更便利、更高效,但代價是,每個小時,就要犧牲一條人命。你願意接受嗎?
這聽起來像科幻片的情節,確是你和我每天都在參與的交易這項「發明」,就是汽車。。
大家好,我是李偉康, 今天是 5月30日星期五,先祝大家假期快樂,Daulat Tuanku, 知道在這些連假,大家都會趁機回鄉或者 cuti cuti Malaysia. 所以就來和大家聊聊馬來西亞的交通狀況。
在馬來西亞,交通死亡不是偶爾的災難,而是我們默許的一種「日常代價」。先說數據,每年大約有6000人死於交通意外,換句話說,每90分鐘, 就有一條人命消失在馬路上。而問題是,我們似乎已經「接受」了這樣的代價。
根據德國 FINN 的統計,馬來西亞是全球第三危險的開車國家,每10萬人中就有22.48人死於車禍。比我們更糟的,只有沙地阿拉伯和泰國。你可能會以為這些國家路況差,但其實問題在於行為。沙地阿拉伯油價太便宜,許多人開著超跑橫衝直撞。泰國則是摩哆騎士不戴頭盔,騎的人又多,所以到哪裡都危險。
根據統計,馬來西亞超過80%的車禍來自人為疏失。最常見的情況包括 超速行駛,駕駛分心,酒駕,毒駕和魯莽駕駛。
而摩哆,在馬來西亞就是最大的死亡工具。2020年,死者當中就有67%是摩哆騎士或乘客。大家都知道在馬來西亞駕摩哆的人很多,在公路上是屬於皮包鐵的弱勢群體,再加上最近很多送餐員為了多掙點錢,漠視了交通規矩,讓他們成為了交通悲劇的主要角色。
另外,重型車輛比如大型lori , 長途巴士也是事故的主要肇事者。輪胎脫落、疲勞駕駛、違規停在緊急車道,這些都是造成多人傷亡車禍的原因。
從廖中萊,陸兆福,魏家祥,再回到現在的陸兆福,儘管馬來西亞政府歷任交通部長都推出過各種道路安全計畫和整治行動, 但是嚴重交通事故率始終難以顯著下降,每年我們都會看到一些令人惋惜和心痛的大型交通事故。 這並不是因為部長們沒做事啊,而是整體制度被卡住了。
其中一個就是執法不力,除了saman會有 Discount外,很多時候還能私下搞定,當違法駕駛的成本能用錢私下解決,這就不只是交通部長的問題了。想像一下如果執法嚴厲,主動行賄還罪加一等,我就問誰還敢心存僥倖?
所以說,並不是哪一位交通部長做得不夠,而是整個制度、文化、執法都出現了深層問題。要讓事故明顯減少,必須長期進行嚴格執法、加強公共教育、徹底改善道路設施,三管齊下或許才能看到成果。這絕對不是一位部長在任內能夠獨力完成的事,而是整個政府體系必須長期堅持的改革方向。但是馬來西亞的交通問題,說到底,最主要的還是態度問題。
那我們還有什麼辦法能從根本解決?我的看法是,— 在未來,我們會把方向盤交給AI,人工智能。在我孩子他們之後的下一代,將會對我們會駕車這個事情感到很驚訝。 我知道這個想法對現在大部分人來說還是很難想像,比如你現在遇到不用Waze而會看地圖的司機不也感到很敬佩嗎?你遇到還會用算盤的朋友不也露出很訝異的表情嗎?我們必須承認,科技的進步,終究會把我們的一些技能取代掉。
說回自動駕駛,有研究指出,自動駕駛有潛力降低高達90%的交通事故。因為自動駕駛不會喝酒、不會分心、不會疲勞駕駛,反應速度更快,遵守規則的程度遠勝於人類。
當有一天在路上超過一半以上的車輛都是自動駕駛時,車與車之間的互相溝通會讓交通更加流暢,有效的減少塞車的情況出現。
看到這裡我知道你最想的問題, 那就是當發生車禍事故時,到底誰要負責呢?這是一個全世界目前都在探討的問題,不過簡單來說,如果是 Level 5 也就是全自動駕駛的情況下, 汽車公司或系統開發者將會被視為需要責任的一方。我們可以用乘搭巴士或者飛機來做比喻,只是規模縮小成爲私家車而已。
在中國已經有草案規定,如果在全自動模式下發生車禍事故,車主是不需要承擔責任的,汽車製作商,軟件開發商與保險公司會處理賠償。 如果馬來西亞在未來引入全自動駕駛的話,也需要跟進這些責任歸屬法律的規劃,並建立起完善的事故調查與賠償機制。否則,即使技術成熟,也可能因責任不明而導致民眾抗拒採用。雖然要克服的困難還很多啊,但我相信這是一條值得努力和探討的道路。
最後想問大家你願不願意放棄自己的駕駛自由,換來更安全的道路保障呢?我先回答, 我是很矛盾的,一方面我很享受駕駛的樂趣,另一方面又希望科技能取代駕駛疲勞的壓力。
歡迎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如果你覺得這個影片有用,請訂閱、分享和轉發,讓更多人知道:車禍不是宿命,而是可以終結的人類錯誤。
我是李偉康,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