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助理涉貪50萬,郭素沁称不知情,但事情真如此簡單?

大家好,我是李偉康, 今天我們還是聊馬來西亞政壇的貪腐案,這次主角是前部長郭素沁的前助理。那麼多“前”,這次的話題當然這次也離不開“錢”啦。這位前助理被懷疑索取並收受了50萬令吉的“好處費”,用來協助審批一個叫“親民計劃” Projek Mesra Rakyat 的撥款申請。

根據反貪會消息,這兩名嫌疑人涉嫌在去年幫忙「搞定」一個大約150萬令吉的教育撥款項目,為吉隆坡一帶幾所學校採購互動智能白板。聽起來本來是利民的好事,但奈何中間有人見財起意,把公共撥款當成了自己撈錢的機會。結果,反貪會聞風而動,把兩人請去喝咖啡錄口供,不料當天就在布城反貪會總部人贓物並獲--直接逮捕。郭素沁事後也證實其中一名被捕者是她的前助理,但她急忙撇清關係,強調自己事前毫不知情,估計自己很快也會被傳召協助調查。更尷尬的是,就在案發前不久,去年11月左右,郭素沁還在國會大聲疾呼要調查智慧白板採購是否透明──結果自己團隊裡有人可能早已在黑箱作業,真可謂大型社死現場。但是且慢,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作為連任了六屆國會議員的政壇老將,真的對自己選區撥款和前助理的事情那麼的糊塗?還是她只是裝糊塗,所有事情她早已瞭如指掌,只是利用國會作為舞台,引起反貪會的注意和調查,以達到自己的個人目的。

事情爆發後,在社群媒體上流傳其中一位受查者的母親哭著質問郭素沁,懇求她給予一個交代的影片。有傳言說,郭素沁對於去年10月13日在吉隆坡舉行的行動黨州選舉的那個結果感到很意外,她的得票居然比自己的助理還低,在15名中委裡排行14,只能算是低空飛過。 他為了要捍衛自己的政治利益,繼續代表行動黨在下一屆競選 Seputeh 國會選區的資格,才在11月14日的國會資訊環節揭發這宗貪腐案, 以達到剷除自己前助理的目的。所有事情都同時發生的那麼剛好,而目前又是行動黨黨選之際,所以 難免的會引起其他人的過渡聯想,認為這是郭素沁精心策劃的一場借刀殺人。

雖然他自己已經否認了這個說法,也澄清說不是自己或團隊的舉報,對於反貪會的行動和調查也一概不知情。餵,你的選區要蓋新樓你不知道, 你的辦公室被反貪會搜證你不知道, 你當時的助理利用你的名字申請撥款你又不知道, 我真的懷疑你是真的不知道還是選擇性的不知道哦。

常言:「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化。」許多政治人物在位時間一長,就彷彿得了「腐敗職業病」。為什麼會這樣呢?首先,長期握權讓人滋長特權心態,覺得呼風喚雨是理所當然,慢慢就把公款當成自家自動提款機。在馬來西亞政壇,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前首相納吉在位多年,結果牽涉震驚世界的一馬發展公司(1MDB)貪污醜聞,因多項貪腐罪成被判刑。再如現任副首相兼老牌政客阿末扎希,仕途幾十年一路高升,最後竟攢下47項貪污、失信和洗錢指控,涉及數千萬令吉的基金挪用。雖然最後沒事啦,可見馬來西亞真是個神奇的國家。 有些政客職位坐久了,「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戲碼就上演了:以前可能兩袖清風,後來看到權力送來的枕頭風、糖衣砲彈,一個沒忍住就墮入貪腐深淵。畢竟,天天都有「好處」送上門,拒絕到第100次恐怕意志也磨得差不多了。正如坊間調侃說:「當官不貪錢,浪費手中權」——雖然是諷刺,但反映了一些居高位者的心態: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權力在手太久,自製力不夠的話,遲早淪陷在利益的誘惑中。

常聽人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當選的議員往往幹勁十足,效率頗高。這些政治新星初來乍到,責任感爆棚,唯恐辜負選民厚愛,於是跑項目、修路鋪橋,恨不得一天當兩天用。相較之下,那些長期在位的「老油條」議員,有些早已進入「佛系摸魚」狀態:開會遲到早退,選區服務懶洋洋,倒是剪彩合影少不了。有的資深議員仗著票倉穩固,漸漸失去緊迫感,甚至懶得裝勤奮——反正選民習慣性投票給他。更危險的是,任期太長的人脈關係盤根錯節,各方「朋友」登門求照顧,貪腐機會大大增加。

相較之下,新任議員還來不及築起利益網,一舉一動都在聚光燈下,反而不敢亂來。有人打趣說:“政客和尿布一樣,必須勤換”,要不然時間久了都會發臭。這當然有點誇張,但道理不假──長期執政缺乏監督,很可能由勤政走向惰政,甚至墮落貪政。為了不讓位高權重變成腐敗溫床,政壇確實需要源源不絕的新陳代謝,讓新人來為老班底提神。新科議員往往充滿動力、銳意改革,有些久任者如果缺乏自我約束,就容易滋生貪腐慣性。換句話說,新血液帶來衝勁,老面孔滋生鬆勁──效率和清廉度高下立判。

現在回到郭素沁這起案件。儘管嫌犯是她的前助理,但郭素沁作為這位前助理的上司和選區議員,難辭其咎。首先,選區撥款是公共資金,理應有嚴格的管控和審核。郭素沁身為士布爹選區的代議士,卻讓助理在撥款運作上有可乘之機,這暴露出她在內部管理上的失察。她聲稱並不知情,但聽起來更像一種失職的辯解──難道150萬令吉的計畫資金流向,她真的一點不過問?如果真是如此,那就是放任助理獨攬大權,自己對選區資金流向毫無把關。作為領薪水為民服務的政治人物,把關好公帑是起碼責任。如果屬下可以瞞天過海把賄款揣進口袋,主管議員難辭其咎:要么用人不察,被親信坑了;要么監督不力,縱虎歸山。無論哪一種,郭素沁都需要深刻反思。特別是她也曾在國會質疑白板採購案的透明度,如今發現自己團隊出了紕漏,實在打臉。這一巴掌不僅打在她個人臉上,也連累了她所屬的團隊和政黨。郭素沁現在最該做的,就是坦誠接受調查,承認監管疏漏,並向公眾道歉檢討,否則公眾只會覺得她在推卸責任。畢竟群眾要的是清清楚楚的交代,而不是一句「我什麼都不知道」就算完事。

這起貪腐醜聞對行動黨(DAP)的聲譽無疑是一記重擊。行動黨一向以廉潔自居,痛批對手貪腐,可如今自家議員辦公室也爆出助理收賄的醜聞,等於給政敵送上彈藥。 「你看,行動黨也不過如此!」——可以想見反對黨將如何冷嘲熱諷,把郭素沁案大肆炒作來削弱行動黨的清廉形象。選民對行動黨的信任難免受影響,尤其是那些中間選民和對政治潔癖較高的人,可能開始懷疑:“換來換去,結果你們也一樣貪?”哪怕支持者辯解這是個別助理行為、郭素沁本人無涉,但在政治宣傳戰中,這種細節很容易被淹沒,留下的只有“行動黨沁本人無涉,但在政治宣傳戰中,這種細節很容易被淹沒,留下的只有“行動黨沁本人”簡單粗暴的印象。

短期看,行動黨恐怕得花很多力氣止血:例如迅速採取紀律行動、配合調查、公開檢討,否則此事恐在來屆大選被對手翻炒,動搖部分選民的支持度。長期而言,如果行動黨不能以更高標準嚴於律己,選民的道德期望值落空,下次投票時就可能用選票「教訓」他們。要知道,2018年希盟上台正是因選民受夠貪腐,希望換來廉潔政府。如果現在連行動黨也被貼上「假清高」的標籤,選民的失望情緒一旦積累,未來選舉勢必埋下隱憂。當然,也不必過度唱衰——關鍵看行動黨如何亡羊補牢,重塑可信度。若處理得當、嚴懲不貸,選民或許還會給予機會;否則信譽透支,終將自食惡果。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選票」**,信譽受損若不修復,選票流失就在所難免。

痛定思痛,我們來聊聊怎麼防止類似貪腐鬧劇重演。要減少選區撥款被濫用,馬來西亞不妨學習那些貪腐指數低的國家的做法。首先是製度設計上要開誠佈公。比方說,新加坡政府對公職人員貪腐零容忍,公務員薪資待遇高、懲罰嚴,讓人不敢貪也不需貪。再看看透明度排名常年名列前茅的國家:丹麥、芬蘭、瑞典等北歐國家,以及新加坡,都在清廉指數上領先全球,其中新加坡在2023年的清廉指數評分高達83/100,遠超過馬來西亞的50分。這些國家的共同點是政府運作透明、監督機制健全。例如,預算撥款資訊公開是常態,任何一分錢花到哪裡,公眾都能查到。這給了我們啟發:馬來西亞可以建立選區撥款公開資料庫,每位議員的撥款項目、金額、承包商等一清二楚地公示在線,方便媒體和人民監督。一旦陽光照進來,拿人錢財辦事的黑箱操作就沒那麼容易了。

其次,借鏡智庫的建議,不妨把選區發展基金交由地方議會或獨立機構管理,而非落在個別政治人物或其助理手中。這樣一來,想貪污也下不了手──地方政府有多重審批,錢直接給施工方或受益單位,政治人物碰不到現金,自然杜絕了中間人吃回扣的機會。另外,可以立法明確撥款分配和使用的規範。例如透過《選區發展基金法》,規定所有議員獲得等額撥款但必須遵守嚴格的使用規則與審計。違者不論官職高低,一律法辦,決不姑息。最後,加強反貪教育和內部舉報機制也很重要。鼓勵政府部門和政黨內部建立吹哨人制度,任何人發現同僚涉嫌不法都可安全舉報,及時停損。總而言之,制度和文化兩手都要硬:既要有透明防貪的鐵籠,也要有拒腐防變的覺悟。只有學會從別國成功經驗中取經,我們才能把「親民」撥款真正用在親民的地方,而不是親信的腰包。否則,一再重演助理貪污、上司喊冤的戲碼,人民終究會用選票的板子教訓那些辜負信任的政客。誠信建設任重道遠,但唯有邁出改革的步伐,才能不給貪腐以可乘之機,讓我們的政治生態更加風清氣正。

如果你對這個影片有什麼看法和意見,歡迎你留言交流, 同時在留言的最後留下一個心心的emoji , 讓我們的團隊知道你是有看完我們的影片。這對我們來說是莫大的鼓勵。我是李偉康, 感謝你的收看,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