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儀文化在華人社會中一直是一個神秘而又充滿敬畏的話題。最近,由黃子華和許冠文主演的電影《破地獄》在馬來西亞和香港掀起了一股熱潮,引發了觀眾對殯儀文化的廣泛討論。藉此機會,我邀請了來自怡保譚道館的譚偉賢師傅,為大家深入淺出地介紹馬來西亞的殯儀文化,尤其是「破地獄」儀式的意義。
殯儀的定義與起源
殯儀,從字面上來看,是一個涵蓋了人去世後從A到Z所有事務的總稱。譚師傅解釋道,這是一個從人過世到下葬的完整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喃嘸師傅會進行各種法事,以幫助亡者安息。
譚師傅的家族從廣東四會開始便從事喃嘸工作,這是一個傳承了三代的家庭事業。他回憶起自己年輕時期,由於學業不多,便選擇了這條路,既能幫助辛苦的父親,也能學習一門技藝。
破地獄儀式的意義
「破地獄」是超渡法事中的一個環節,目的是讓亡者能夠順利地通過地府的考驗,最終達到超脫。譚師傅指出,這個儀式不僅是為了亡者,也是為了生者。透過這個儀式,生者能夠盡最後的孝道,而亡者則可以獲得心靈的安慰,不再徬徨。
譚師傅提到,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破地獄」。例如,一個壽終正寢的人,由於生前無大過,通常不需要經歷這個儀式。這背後涉及到佛教和道教對於生死輪迴的不同理解。
殯儀文化的變遷與挑戰
隨著時代的變遷,殯儀文化也在發生變化。譚師傅談到,現代年輕人對於繁文縟節的傳統儀式興趣不大,這使得佛教的簡化儀式越來越受歡迎。這種轉變也影響到了喃嘸師傅的工作。
電影《破地獄》中提到的「喃嘸傳男不傳女」的傳統,引發了觀眾的討論。譚師傅解釋說,這一傳統的形成與女性月事的「穢氣」有關,這在某些法事中會產生影響。然而,他也承認,這種觀念與市場接受度有關,女性喃嘸師傅在市場上的接受程度較低。
殯儀文化的現代意義
儘管面臨挑戰,譚師傅認為,殯儀文化在現代社會中仍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是對亡者的超渡,也是對生者心靈的安慰。譚師傅強調,從事這個行業需要用心,不能僅僅為了賺錢,而是要真正關心亡者及其家屬的感受。
譚師傅還分享了他在多年從事殯儀工作的經驗中,遇到過的一些難忘故事。他提到,曾有亡者的親屬在夢中被指示,要求進行「破地獄」儀式,這讓他更加堅信這項工作的意義。
結語:傳承與反思
殯儀文化是華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涉及到對亡者的尊重,也體現了對生命的思考。譚師傅呼籲大家珍惜與親人相處的時間,及時行孝,以免留下遺憾。
這部電影不僅讓觀眾重新認識了殯儀行業,還引發了對於生命與死亡的深刻思考。譚師傅希望,通過他的分享,能夠讓更多人了解道教文化,並對殯儀行業有更全面的認識。
殯儀文化的傳承,需要每一代人的努力與反思。或許,隨著社會的進步,這些傳統也會逐漸演變出新的形式,但它們所承載的文化價值與人文關懷,將永遠不會改變。
